來源:齊魯網
2022-06-17 18:06:06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7日訊 眼下,齊魯大地小麥機收已近尾聲。6月16日上午,在濟南市東郊省農科院作物所的核心試驗基地,一群小學生正揮舞著鐮刀有模有樣地割麥子,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歷城區幼安小學四、五年級學生們組成的“夏收小分隊”在上勞動實踐課。
“右手拿鐮刀,左手把住麥子的莖稈,鐮刀頭放在麥稈上從前往后用力一拉。”作物所所長劉成親自上陣,一邊講解一邊給同學們做示范。同學們紛紛躍躍欲試,在老師的指揮下,一個接一個輪流上陣。真沒想到一個技術性很強的活兒,根本難不倒孩子們。有幾個男同學割得還不過癮,干脆拿著鐮刀開辟新的陣地大干一場。刷刷刷,眼瞅著,割下來的麥子堆成了小山。
麥子收割完,接下來還得進行重要的環節脫粒。同學們迫不及待地來到作物所曬場上,只見幾臺課桌大小的單株脫粒機停放在晾曬棚下。啟動機器后,校外輔導員們首先進行示范,并特別強調安全問題。同學們一個接一個,小心地把一束麥穗頭伸進進料口,一陣轟鳴后,麥粒、麥糠便分家了。麥粒乖乖滑落到鐵簸箕里,麥糠飛舞著從機器出口飄落下來。
看著這些金黃色飽滿的麥粒,全是自己親手收割、脫粒的,同學們歡欣雀躍起來。“同學們對小麥了解嗎?小麥的用途都有哪些呢?”幼安小學德育副校長季英華循循善誘地問道。“小麥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最早起源于西亞,在中國種植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小麥是我們北方居民的主糧,饅頭、面條、面包、餅干、糕點,這些面食都是小麥加工成的……”幼安小學紅領巾講解員曹語軒提前已經做了功課,說起來頭頭是道。
割完麥子,在作物所大豆專家劉薇的指導下,孩子們還親手種植了大豆。他們把金黃的豆子兩粒一組,按十厘米的間隔,小心放進泥土中,再掩埋好。孩子們心里同時也種下了無數個希望,這些小小的希望在秋天就會變成金燦燦的果實。
當天,濟南市歷城區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歷城區幼安小學勞動實踐與科普教育基地揭牌成立。歷城區教體局黨組成員、總督學賈延芳,團區委副書記田德云,區教體局團工委負責人、區少先隊總輔導員劉燕,歷城區幼安小學校長趙暉,省農科院作物所所長劉成、副書記崔太昌、副所長曹新有以及有關專家參加了活動。
閃電新聞記者 宋儒雅 通訊員 劉佳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