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30日訊 8月29日,鄒城至濟寧高速公路上跨京滬鐵路立交橋項目取得重大進展——核心控制性工程2×80m預應力混凝土T型剛構箱梁現澆施工任務圓滿完成。這一關鍵節點的突破,為后續橋梁轉體施工及全橋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標志著魯西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作為鄰近京滬鐵路營業線的重點工程,該項目施工區域緊鄰京滬鐵路上行線K674+912.8處,與鐵路線交叉夾角66度,每天有近400趟列車從施工現場旁呼嘯而過。施工團隊嚴格遵循《鄒城至濟寧公路上跨京滬鐵路立交橋工程施工圖》及施工組織設計要求,成功克服了既有線施工安全風險高、支架變形控制難、大體積混凝土溫控嚴等多重挑戰,實現施工質量、安全、進度“三達標”。
據中鐵六局石家莊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此次完成的T型剛構箱梁為單箱四室直腹板結構,主橋上部結構采用2×85m全預應力混凝土變截面設計,轉體施工段長度達2×80m。梁體中支點根部梁高9.0米(相當于3層樓高),邊支點梁高3.5米,梁高及底板厚度按二次拋物線變化,宛如一道巨大的“鋼鐵彩虹”橫跨在鐵路上空。整個現澆施工分5個節段進行,從0#節段到邊跨現澆段,施工范圍緊鄰京滬鐵路營業線,需嚴格規避對鐵路行車的干擾,安全與技術管控要求極高。
面對這一艱巨任務,施工團隊創新采用“智能監測+精準管控”的施工方案。在支架施工中,通過承插型盤扣式支架體系與分級預壓工藝,按箱梁自重1.2倍加載測試,確保支架變形穩定在每天≤1mm的精度范圍內,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偏差控制。混凝土澆筑階段,采用“兩端向中間、對稱分層”的澆筑工藝,配合智能溫控系統,通過預埋冷卻管通入循環水,將芯部最高溫度嚴格控制在65℃以內,避免大體積混凝土出現裂縫。
安全防護方面,項目構建了“三層防護網”保障體系:設置2米高藍色彩鋼板圍擋與1.2米高硬隔離設施,距鐵路柵欄保持≥11.9米安全距離;配備專業駐站聯絡員與現場防護員,實時通報列車運行信息;所有施工材料與機具嚴格管控在鐵路建筑限界之外。施工期間未發生任何鐵路行車干擾或安全事故,實現“零投訴、零隱患”。
此次T構箱梁現澆施工共完成混凝土澆筑13,055.9立方米、鋼筋綁扎2415.1噸、鋼絞線張拉504.1噸。隨著這一關鍵節點的完成,項目將進入轉體施工準備階段,計劃于2025年9月進行67度轉體作業。
作為鄒城至濟寧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該項目建成后將發揮多重戰略價值:一方面,徹底打通鄒城與濟寧兩地的交通瓶頸,進一步完善魯西南地區高速公路路網布局,有效分流104國道的交通流量,緩解其長期承載的運輸壓力;另一方面,通過“上跨式”設計實現公路與京滬鐵路的立體交叉通行,既從根本上保障了京滬鐵路這一國家干線鐵路的安全穩定運營,又為淮海經濟區交通一體化進程注入關鍵支撐力,對促進魯西南乃至淮海經濟區的產業聯動、人員往來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閃電新聞記者 劉杰 通訊員 呂康 周正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