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5-09-17 10:10:09
原標題:煙臺·厚商之城|引智助企 匠筑港城
來源:煙臺融媒
原標題:煙臺·厚商之城|引智助企 匠筑港城
來源:煙臺融媒
YMG全媒體記者 鐘嘉琳 通訊員 岳惠玲 攝影報道
勞模和工匠是優秀產業工人代表,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是廣大職工學習的榜樣和模范,也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
今年8月,“引智助企·匠筑港城”煙臺市主導產業勞模工匠助企行暨創新工作室聯盟成果交流會舉辦,公布煙臺市產業鏈勞模工匠服務隊名單,印發《煙臺市“引智助企·匠筑港城”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聚焦全市16條重點產業鏈,成立由鏈主企業、骨干企業勞模工匠和院校專家組成的服務隊,深入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技能培訓、管理提升服務,參與企業技術革新、科技攻關等,每年帶動各級開展不少于200場次助企行服務,為企業解決不少于200個技術問題,幫助不少于1000名企業職工提升技能水平,帶動更多產業工人立足崗位、專注創新,團結協作、精益求精,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六行”助企賦能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煙臺是工業大市、制造業強市、萬億城市,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廣大產業工人的智慧和汗水,更離不開勞模工匠這支“排頭兵”隊伍的引領帶動。
如何充分發揮勞模工匠人才的技術優勢和示范引領作用,賦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方案》明確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業為重點,組織勞模工匠深入企業開展“思想引領行、技術支持行、技能培訓行、創新攻關行、安全生產行、管理服務行”“六行”助企行動,助力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勞模工匠思想引領行”:組織勞模工匠服務隊深入企業、車間、班組,廣泛開展“中國夢·勞動美”勞模工匠宣講活動,講好職工身邊的奮斗故事,用職工身邊的榜樣事跡,引領更多職工積極踐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有效融入企業文化,營造人人學習勞模工匠、人人爭當勞模工匠的濃厚氛圍。
“勞模工匠技術支持行”:聚焦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和教育鏈“四鏈融合”,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勞模工匠服務隊主動幫助本企業上下游配套企業解決產品生產技術難題,同產業企業勞模工匠加強技術交流、技能比武、培訓學習,協同研究解決產(行)業共性工藝技術難題;依托“職工之家”APP勞模助企行模塊、“益企有我”小程序等平臺,通過線上揭榜攻關、線下現場技術指導等方式,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助力培育孵化更多的“專精特新”企業。
“勞模工匠技能培訓行”:依托各高校、職業院校和工匠學院、工匠培訓點、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等,組織勞模工匠服務隊成員根據企業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服務,幫助企業職工提升技術技能水平和創新創造能力;依托各級勞模(工匠、職工)創新工作室開展“名師帶徒”活動,建立跨區域、跨行業、跨單位的創新工作室聯盟,發揮示范引領、集智創新、傳承技能的作用。
“勞模工匠創新攻關行”: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建立高校專家、勞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數據庫,鼓勵他們通過兼職參與創新、短期合作、聯合攻關、聯盟結對等方式,到企業開展技術咨詢、產品開發、技術攻關、工藝改進、成果轉化等服務,幫助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勞模工匠安全生產行”:組織安全生產領域的勞模工匠,深入車間班組開展安全生產“大講堂”“微課堂”等活動,為職工提供安全生產培訓和服務,提高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傳授安全生產經驗,引導廣大職工群眾不斷增強安全意識,樹立正確安全觀,營造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
“勞模工匠管理服務行”:勞模工匠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為企業提供科學合理的管理建議和方法,幫助企業優化管理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實現效益最大化;發揮勞模、工匠在班組建設中的帶頭作用,以班組建設“塔基工程”活動為抓手,把“兩長”(班組長、工會小組長)制度、班組民主生活會制度、班務公開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溝通方式、管理技巧等,傳授給更多企業一線職工和班組長,為企業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建言獻策。
整合“三聯盟一基地”
讓更多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進一步整合了產業鏈勞模工匠和駐煙高校、職業院校的專家教授資源,深化了創新工作室聯盟效能,有望推動“智力”與“產業”精準對接,讓更多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作為勞模,我們注重將精益求精的態度傳遞給企業施工團隊。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通過工藝演示、標準解讀等方式,引導一線砌筑工人樹立‘每一塊磚都是藝術品’的質量意識,將規范要求內化為操作習慣,從根本上減少因工藝不精導致的質量問題,助力企業提升施工品質。”山東省勞動模范、煙臺大工匠、煙臺城鄉建設學校高級實習指導教師于炳安說,“砌筑技能人才的培養,必須打破‘課堂講工藝、工地練堆磚’的傳統模式。產教融合為我們提供了絕佳路徑,讓人才培養能夠精準對接企業需求。”
按照《方案》,各級工會將以此次專項行動為抓手,整合“三聯盟一基地”資源,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推動形成人才共育、技術共研、資源共享、成果共促的良好工作氛圍。
發揮好工匠孵化聯盟的人才集聚作用。市總工會大力實施“煙臺工匠”建設工程,聚焦全市重點產業鏈,充分發揮高校、職業院校和大企業等聯盟成員單位的專業優勢、平臺優勢、教育優勢,開展工匠人才孵化培育,為勞模工匠服務隊組建提供堅實基礎。對在專項行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勞模工匠人才,優先推薦參加“煙臺(大)工匠”“齊魯(大)工匠”等更高層次的培育。
發揮好創新工作室聯盟的技術攻堅作用。市總工會完善聯盟聯絡機制,定期開展跨行業、跨工種、跨班組創新競賽活動,促進各創新工作室間的技術合作、信息互通。對在專項行動中解決技術難題多、創造效益好的工作室,優先推薦參加省市級創新工作室競賽,對獲勝工作室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的資助資金。
發揮好大企業聯盟的資源共享作用。市總工會依托聯盟內大企業人才、技術、管理等優勢資源,通過結盟結對、互助幫扶、聯合攻關等多種形式,為有需求企業“問診開方”。對在專項行動中參與度高、結對幫扶成效顯著的企業優先推薦省市級全員創新企業,并分別給予30萬元、5萬元創新資助資金。
發揮好創新創效服務基地的成果轉化作用。市總工會定期舉辦創新創效競賽、成果發布、工匠交流等創新活動,為職工技術創新提供“一站式”服務。與省“魯班雙創網”山東省創新創效平臺對接,推動更多優秀職工的創新成果轉化推廣。對涌現出的新技術、新工藝、創新操作法等成果優先推薦參加省市級職工創新創效競賽,對獲獎成果給予資金支持。
“近些年,大量勞模和工匠人才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以工匠精神為指引,扎根一線、大膽創新,取得了顯著成績,有力推動了企業高質量發展步伐。”全國勞動模范、齊魯大工匠、山東黃金冶煉有限公司質檢中心副主任單召勇表示,“我們將加強與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技術攻關工作,助力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科學謀劃精準匹配
構建全地域、全領域勞模工匠資源庫
煙臺是工業大市,擁有國民經濟41個工業大類中的37個,目前已形成了綠色石化、有色及貴金屬2個2000億級產業,汽車、高端裝備、電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4個千億級產業。近年來,市總工會瞄準主導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建立了全省首家地市級職工創新創效服務基地和大企業創新創效聯盟,探索成立“跨產業、跨企業、跨工種”職工創新聯盟,為勞模工匠更好地助力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服務途徑。
截至目前,我市共打造市級以上全員創新企業68家、市級以上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188個,1名職工入選大國工匠培育對象,連續七年培育出9名齊魯大工匠、35名齊魯工匠和煙臺(大)工匠、區市工匠、企業工匠和校園小工匠累計1.2萬余名,帶動一線產業工人推廣應用新技術6900余項,創效90多億元,助力孵化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充分彰顯了勞模工匠在萬億城市高質量發展中的擔當作為。
“‘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高度契合我市以人才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大邏輯,為勞模工匠以及百萬產業工人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更廣闊的舞臺。”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海濤表示,“推動‘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取得實效,重在了解企業需求,貴在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我們將科學謀劃、多措并舉、精準匹配,力爭讓企業找得到、服務跟得上、成效看得見。”
據悉,各區市、各單位將根據本轄區、本行業實際,組織本轄區(行業)專家教授、勞模工匠、技術能手、科學技術獎中工人創新項目獲得者等,建立行業類別清晰、專業特長突出的各具特色的勞模工匠服務隊,形成“市級、區市級、產業(行業)、企業服務隊”共同行動的工作格局,構建全地域、全領域的勞模工匠“資源庫”。各級工會將匯總梳理勞模工匠人才服務“資源清單”,發布專家教授“科研清單”,征集企業問題“需求清單”,建立健全技術難題需求征集和勞模工匠人才資源匹配機制。同時,強化數智賦能,充分利用線上平臺,加大分析分類,進行快速匹配,讓企業有需求時能隨時找到,為實現勞模價值、滿足企業需求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保障。
“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是我們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的廣闊舞臺,更是全市職工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生動實踐。”全國勞動模范、齊魯大工匠、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制造運營部焊工孫志輝說,“我們要當好工人階級時代風采的踐行者、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產業工人隊伍薪火相傳的引領者,帶動更多人特別是青年人提升技術技能水平及創新創造能力,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素質產業工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