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日訊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傳統市場增長趨于飽和,而東南亞、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憑借快速提升的消費能力,成為企業轉型升級、擴大出口的關鍵突破口。
近日,在山東華源萊動內燃機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正在加班加點生產調試海外客戶急需的柴油機,以便保質保量交付。
“我們公司生產的柴油機主要配套拖拉機、小型挖掘機、發電機組、水泵機組等主機出口。”公司總經理王學識介紹,近年來,公司相繼打開了中亞、南美等市場,今年前7個月,共出口柴油機2.08萬臺,同比增長15%。出口市場覆蓋東南亞、中亞、東歐、非洲、南美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不同的市場自然環境不同,對發動機的性能要求也不盡相同。為持續拓寬國際市場,山東華源萊動內燃機有限公司認真研究新興市場需求,針對不同的市場環境和不同的用戶需求,研發定制化產品。如針對東歐等高寒地區環境,改進了燃燒系統,增加低溫輔助啟動裝置;為適應中亞等沙漠地區的沙塵環境,加裝多層空氣濾清系統,提升關鍵部件密封性。
“針對中東、非洲的高溫環境,我們用高溫合金材料,優化了冷卻系統。今年我們在中東近50度的高溫環境下進行了3萬公里的實際環境測試,發動機性能表現很好,贏得了新客戶的信任。”公司技術總監李懷華說。“我們注重技術創新,已經獲得100多項國家專利,可以支撐持續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
企業要做到“定制化”生產,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不同國家的技術標準。青島海關所屬煙臺海關積極發揮職能優勢,開展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分析研究,運用合規措施指導企業擴大出口。
“海關積極開展信息收集、法規研究、措施評議等工作,通過‘云宣講’、專題培訓等‘線上+線下’融合形式強化政策服務,建立并完善閉環解決機制,及時回應企業問題訴求。”煙臺海關駐港口辦事處副主任陳放介紹,同時海關通過落地實施“提前申報”“抵港直裝”“預約通關”等便利舉措,持續提升貨物通關時效,保障企業出口訂單及時交付,并推廣原產地證書“無紙化申報+智能審核+自助打印”,提升原產地簽證便利化水平,幫助企業享受進口國關稅減免優惠、節約出口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
從車間里的技術革新到出口產品的品質升級,再到關企協同的制度創新,山東華源萊動內燃機有限公司是中國機電企業向新興市場全速進發的縮影。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9.18萬億元,同比增長9.3%,占出口總值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