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閃電新聞
2025-09-10 19:20:09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0日訊 山東探索實施海域立體分層設權,推動海域管理從“平面”向“立體”、由“二維”到“三維”的轉變,釋放海洋資源要素潛能的同時,不斷開發海域利用新模式,打開海洋經濟發展新維度。
渤海灣南岸,濱州沾化區最北端的1.58萬畝海域上,一片片光伏板組成了綠電矩陣,這個85萬千瓦光伏項目年發電量可達12.86億千瓦時,能滿足60萬戶居民的家庭用電。而除了發電,這一塊塊板子,還為“樓下”的鄰居擋風遮雨。
濱州市金海岸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康磊:“利用光伏板下面70厘米到一米的水體進行鹽田蝦養殖,一般我們養蝦水溫在27度左右最為合適,光伏板,三伏天高溫天氣也能起到遮光避陰的作用。”
“漁”“光”上下樓,共享一片海的立體開發模式,讓這片海域的單位經濟產出提升了三倍以上。而四年前,華能的這個項目卻因用海手續問題,無法開工建設。
華能山東發電有限公司濱州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楊利:“在項目辦理海域使用證過程中,發現這個海域已辦理了水產養殖證,按當時的政策,一個海域只辦一個證,即使一個區域項目相互不交叉,也只能辦一個證。”
一直以來,我國海域主要基于“平面”管理,同一海域空間范圍內僅設置一個海域使用權,“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平面用海模式,常常讓不同項目“搶地盤”不說,寶貴的海洋空間也難以高效利用。
濱州市沾化區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玉忠:“當時華能這個項目想辦理海域使用證,就必須在原來的海域證上60%確權給養殖戶,40%按照光伏的投影面積來確權給光伏企業,分割原有的海域使用證。”
然而,雙方很快發現,這個辦法不只縮減了養殖企業的海域使用面積,對于華能來說,投影面積垂直可測,可投影下養殖的鹽田蝦卻不可控。看上去產權清晰,操作起來卻權責交叉。
華能山東發電有限公司濱州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楊利:“檢修人員維護人員不能光從這個陰影面積里走,后續的養殖和光伏發電兩個企業之間,會有相互交叉作業,相互影響,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容易操作。”
海能分層用,權能不能也按層設?這個問題,山東也一直在探索,2022年9月,山東發布《關于推進海上光伏發電項目海域立體使用的通知》,當地敏銳的意識到,這片爭議之海,是最佳的試驗場。
濱州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海洋科工作人員劉春霞:“以此為契機,出臺了推進海域立體確權的通知,以及宗海界定規范,以前的宗海圖就是平面的兩個圖,現在給他加了第三張剖面圖,明確的把區域全部分開,標出確權的高度,掃清了障礙。”
而此時,自然資源部也吸收了山東等沿海省份的經驗做法,發布了關于立體分層設權用海的通知。明確將海域立體空間劃分為水面、水體、海床、底土四層,可以分層設權。華能濱州85萬千瓦光伏項目也成為國家海洋立體確權政策頒布后首個獲國務院批復的光伏用海項目。
濱州市沾化區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玉忠:“水面以上確權給光伏項目,養殖戶變更為只享有水體部分使用權。明確了雙方的權益和使用范圍,可以說一樓和負一層已經全部利用,負二層、負三層,海床、底土空間還虛位以待。”
目前,山東已有華能濱州85萬千瓦光伏、國華HG14海上光伏1000MW等多個項目實施了海域立體分層設權,解鎖出的“漁光互補”“風光互補”等多種海域開發利用新模式,正在不斷激活山東“藍色經濟”新引擎,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