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05-20 08:55:05
原標(biāo)題:運河思行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biāo)題:運河思行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祖國大地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厚重的一撇是長城,那輕盈的一捺則是運河。
400多年前,20多歲的江陰青年徐霞客,就是從京杭大運河北上山東,此后又多次沿著運河出行,行走于山水之間。
如果說,一本《徐霞客游記》,是一個行者追尋求索的人生軌跡;那么,大運河,就是一個民族行走于水上的恢弘印跡。2014年,中國大運河列入了《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到今年正好是第10個年頭。大河奔涌,滋養(yǎng)著兩岸的城市和人民。
我的家鄉(xiāng)無錫,就是一座依運而興、因河而美的城市。千百年來,悠悠運河穿城而過,北接長江,南達太湖。行走在錫城,總是能和運河不期而遇。
作為水鄉(xiāng)的孩子,小時候,我很喜歡到運河邊看船,在習(xí)習(xí)的微風(fēng)里,看滿載沙石、貨物的水泥船從遠處緩緩駛來,看神秘而又忙碌的船上人家。一群小伙伴在岸上笑鬧著追著船跑,不知道這些船從哪里來,又最終會駛向何方。對于那時的我來說,行走在運河畔,充滿著對遠方的想象和向往。
大運河賦予了城市上善若水的基因底色,還載來了富庶和繁華。近代以來,走出了以榮氏兄弟為代表的一批中國民族工商業(yè)先驅(qū),在運河沿岸創(chuàng)辦了大量實業(yè)。我的母親和其他親戚長輩,也有不少曾在沿河的紡織廠或者繅絲廠工作過。正是這一批批在運河邊行走、奮斗過的人們,一起成就了無錫百年工商城的輝煌。行走在運河畔,是一場厚積薄發(fā)的奮進之旅。
大運河不僅是溫情的水脈、澎湃的動脈,也是厚重的文脈。跨過運河,穿過古宅古巷,是我兒時上學(xué)的必經(jīng)之路。外交家薛福成、文學(xué)巨匠錢鐘書、文理全才顧毓琇等名人舊居都云集于此……運河如星河,孕育了江南的璀璨人文,一大批大師大家從運河走向遠方、走向世界。
懷著對“槳聲燈影”的鄉(xiāng)愁,2019年,研究生畢業(yè)后,我通過無錫公開選調(diào)回到家鄉(xiāng)工作,參與了很多青年成長項目和交流活動,和大運河產(chǎn)生了新的連接。我們常態(tài)邀請青年打卡運河文化帶,沉浸式體驗運河風(fēng)物;還舉辦了“鏈接青春 對話無錫”活動,制作了原創(chuàng)歌曲《如錫》MV,從青年視角出發(fā),講述運河故事、城市故事。到現(xiàn)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當(dāng)時拍攝《如錫》MV的場景,為了在大批游客到達前完成拍攝,早晨5點,我們就趕到河邊,架好機器,靜靜等待運河的蘇醒。等到天色亮起,錫劇大師一襲長衫,緩步走上古老的石橋,深情吟唱著“盡江南、最無錫,古韻里、城林立”。那一刻,聽著耳邊悠揚的曲調(diào),透過河上升騰的霧氣,我好像看到了流淌的歲月,讓我感動、自豪、充滿敬意。如果說白天是閑適靜好的,到了晚上,運河又是別樣的時尚活力。年輕人喜歡相約南長街,流光溢彩、熙熙攘攘,逛一逛熱鬧的市集、見一見久別的朋友、聊一聊各自的生活。透過鏡頭,我看到了一條古老而青春的大河,一頭連著傳奇的過去,一頭連著無限可能的未來。我們的故事吸引和打動了不少海內(nèi)外的朋友,表示有機會也想到錫城看看。今年,我們將在運河邊打造關(guān)于傳承和創(chuàng)造、交流和實踐的國際青年會客廳和夢想創(chuàng)空間,期待各位朋友前來打卡。行走在運河畔,在潛移默化間汲取生長的養(yǎng)分和力量。
現(xiàn)在,一艘又一艘千噸級的大船行駛在運河寬闊的航道上,不舍晝夜;一個又一個新地標(biāo)、新空間涌現(xiàn)在運河沿岸,串珠成鏈;一批又一批熱愛運河的人們行走于此、成長于此、奮斗于此。我想,這也正是行走的意義,道阻且長,行者無疆。
江蘇省無錫市委黨校工作人員 王宗君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