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4-06-22 13:32:06
原標題:大運河的“曲”與“直”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大運河的“曲”與“直”
來源:人民政協報
大運河北起北京通州,南到浙江杭州,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因政治、經濟、軍事等因素,大運河開鑿經歷了一系列的“曲”“直”史。
第一階段:邗溝開鑿
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期,吳王夫差為了運糧、運兵,北上伐齊,下令伍子胥在邗城(今屬揚州)向北開鑿一條運河,引長江水北流入淮河,這條運河也是最早的一段京杭大運河——邗溝。
第二階段:全線完工
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民工,在北方修通濟渠,從洛陽西苑通到淮河邊的山陽(今江蘇淮安),使洛水、黃河、泗水、汴水與淮河相通。同年又征發勞動力,疏通擴大山陽瀆(即邗溝),南起江都,北至山陽,又使淮河與長江連接在一起。
大業四年(公元608年),為了加強北部邊防的需要,隋煬帝下令征調民工開永濟渠,南接黃河,穿過海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業六年(公元610年),隋煬帝開鑿江南運河,從京口(今江蘇鎮江)引長江水,繞太湖之東,直達余杭(今杭州)。至此,這條大運河全線工程告成,第一次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水上交通網。
第三階段:裁彎取直
隨著政治中心的遷移,為了縮短從北京到杭州繞道洛陽的航線,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元王朝先后挖通了山東東平到濟寧的濟州河、山東臨清到東平的會通河、北京到通州的通惠河。至此,北起今日北京,南至杭州的大運河再次全線貫通。大運河改成直線后,比隋代京杭運河縮短了900多公里,南北之間的交通運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19世紀海運興起,又隨著津浦鐵路通車,大運河航運的作用逐漸減小。而在黃河改道后,山東境內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逐漸淤成平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對大運河部分河段進行了拓寬加深,裁彎取直,航運條件有所改善。此外,古老的大運河還成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輸水通道,繼續在歷史上書寫著自己的傳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