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7-11 09:33:07
原標題:在力行“至美教育”中臻于至美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在力行“至美教育”中臻于至美
來源:中國教育報
坐落于勝利油田腹地、山東省東營市西城區的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是1964年9月伴隨著勝利油田大規??碧介_發建設而興建的學校,原名九二三廠基地職工子弟學校,1968年改名為三七小學,1980年更名為勝利油田第一小學;2005年因辦學體制改革,更名為東營市勝利第一小學(以下簡稱“勝利一小”)。建校60年來,學校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薪火相傳、篳路藍縷而矢志不移,春華秋實、櫛風沐雨而砥礪前行,播撒真善美的種子,書寫“至美教育”的詩篇。60年的辦學歷史,積淀形成了深厚的育人文化底蘊,涵育培養了大批優秀學子。
錨定育人愿景 努力建構形成一套教育哲學
勝利一小歷屆領導深知:教育,因美而生,向美而行;育人,美美與共,至美綻放。歷屆領導的接續努力,不懈探索,終于凝練形成了具有自身文化標識和特色氣質的“尚德至美”辦學理念,確立了“讓‘尚德至美’成為師生共同的生活方式”教育哲學,并通過持續聚力打造“至美教育”品牌,努力喚醒每一個人心中的美好意念,讓每一個生命向美生長,共同鑄就“至美教育”夢想,傾情繪就“至美教育”絢爛畫卷。
勝利一小在傾力構筑“至美教育”育人圖景的過程中,始終將“尚德至美”作為目標要求和精神動力;與時俱進的勝利一小人,結合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新要求,不斷對“尚德至美”辦學理念注入新的內容,在探索中豐富其內涵,在實踐中引領學校創新發展。為了在辦學實踐中彰顯“讓‘尚德至美’成為師生共同的生活方式”這一教育哲學,勝利一小從以下兩個方面著力:一是教師層面,把“崇真、向善、至美”作為點燃“至美教育”的火種,作為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遵循,以“愛”護航,讓“真”成為學生發展的生命底線,“善”成為學生發展的道德準則,“美”成為學生發展的崇高追求;以真、善、美賦能學生高素質發展,成長為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現代“至美”人。二是學校層面,全力營建“尚德至美”育人文化。勝利一小的“至美教育”十分重視美的環境建設,為育人創設優雅的情境;重視美的心靈雕塑,為教育賦予靈動的生命;重視美的思想創造,為學校提供不竭的智力源泉。勝利一小也因此有了推動學校內涵高質量整體提升的一種踔厲奮發的精氣神,開啟一代代學生憧憬與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動力與學習探索的方向。
突出改革重心 以“至美課程”建設力促育人生態建塑
課程既是理念的外化,也是理念的載體,圍繞“尚德至美”辦學理念,積極構建國家、地方、學校“三位一體”的“至美課程”實踐體系,一直是勝利一小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首先,按照“一中心、兩步走、三兼顧”原則,高質量開發實施“至美課程”。“一中心”指高質量完成國家學科類課程;“兩步走”就是課堂教學與課后服務高效結合,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三兼顧”指關注特長生、學優生、學困生等不同群體?!?23”的課程改革要求,為學校育人質量提升提供了機制保障。其次,構建朝向三大領域的“至美課程”實踐體系,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勝利一小根據國家教育方針,立足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大膽變革課程設置,整體規劃、建構形成“至美課程”校本實踐體系。第一領域是基礎型必修課程,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勞動教育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開齊開足開好這些課程是這一領域的行動要求。第二領域是拓展型特色課程,涵蓋藝術、科技、文學、益智、體育、主題課程、社會實踐七大類,其中晨誦、信息技術、小古文、武術等是學校的品牌課程,校本課程特色化實施是這一領域的行動表征。如主題課程的開發實施,勝利一小按照學段序列進行:第一學段是“格物致知”,課程側重點放在對周圍熟悉的“物”的認識上,如“玩轉漢字”“入學”等課程;第二學段是“觀察探索”:基于同一主題或項目,將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美術等學科進行融合,如“四時之花”“春天”“星球探秘”等課程;第三學段是“知行合一”:將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將地理、歷史、民俗等課程融為一體,開展自主探索,如“多彩的世界”等課程。第三領域是探究型社團活動課程,包括興趣小組課程、選課走班課程等。社團活動課程生本化實施,是這一領域課程的特點。如,學生自主開發實施的興趣小組活動課程,包括越野、合唱、武術、兒童畫、舞蹈、科學實驗、圍棋、田徑、足球、無線電測向、簡易航模等,不僅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而且為學校贏得了很多榮譽。僅以2023年成績為例,10月,在“山東省黃河育人資源的整合與運用”現場會上,勝利一小分別進行了武術課程展演以及小小石油娃課程展示;12月,在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勝利一小再次榮獲“金牌學?!保?次摘得該項榮譽。
“至美課程”為勝利一小深化“至美教育”實踐,實現“品行美、智識美、才藝美、創行美、身心美”學生培養目標,建構適合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成為具有“家國情懷、世界眼光、創新精神、卓越品質”的新時代“至美少年”提供了重要支持。
加強陣地建設 促進“至美課堂”教學創新
在勝利一小的“至美教育”體系中,“至美課堂”建設是其重要的一維。為什么打造“至美課堂”,凸顯課堂教學的“美”?因為“美”是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論的起點,是課堂教學、課堂學習追求的終點。勝利一小深信“改革永無止境”,從探索實施“六步三維”探究性“至美課堂”教學模式,到大概念下“共生式至美課堂”構建,不僅使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育理念得以有效踐行,讓學生的深度學習真實發生,而且形成了自己的課堂革命品牌。
近年來,勝利一小按照東營區教育部門開展“共生課堂”教改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創新“共生式至美課堂”教學范式。學校依托“基于單元整體設計的小學深度學習的研究與實踐”“大概念下的主題教學深化研究與實踐”兩個省級課題研究,基于課堂、教材、學法等各種教學元素的互動共生,著眼于學生情感性、學習力等的互為共生,著力于學生與教師的互助共生,建構形成了極具生長力和生命力的“共生式至美課堂”。
為了進一步促使教學觀念創新,勝利一小在推進教改實踐中,探索形成了“353共生式至美課堂”模式:第一個“3”是指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的學生自主探究;“5”是指激趣導入、預習檢查、精講點撥、合作探究、鞏固遷移的教學五環節;第二個“3”是指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課堂評價三種評價方式。與其他課堂教學模式不同的是,“353共生式至美課堂”的美在于,倡導師生互為主體性存在的共生美,強調師生雙方互為條件、相互支持的共長美。從學生層面來說,該模式的追求是喚醒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積極解決問題的好勝心,調整好學生的學習狀態,促使學生在接受學習任務之前想學習、想投入、想探索。從教師層面看,該模式要求教師將精力聚焦在“想”的營造上,放在“想”的設計上,放在“想”的支持與印證上。這樣,“353共生式至美課堂”不僅具有趣味性、新鮮感和挑戰性,而且把課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變成一次興致極高的探索求知、增智益能的學習之旅。實踐證明,“353共生式至美課堂”不只是一種教學理念,一種教學范式,更是一種教學境界,它引領并促使勝利一小教師真正樹立了從“知識立場”變為“學生立場”的教學價值觀、從“教師講授”變為“互動生成”的教學實踐觀,從而使自己的教學進入“至美境界”。
激活改革動力 以評價改革促進學校發展轉型升級
在切實推進“至美教育”實踐中,勝利一小深刻認識到,學校發展要想臻于至美,實現轉型升級,就必須以評價改革激活發展動力。因此,注重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樹立正確評價導向,一直是勝利一小研究與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是重視教師評價改革。在深化教師評價改革實踐中,勝利一小積極探索建立起以業績貢獻為基礎、以目標考核為重點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落實增值評價、多維度評價的全面評價理念,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體現重實績、重貢獻的評價導向,激勵教師將個人專業發展融入到學校的大發展中。為此,勝利一小結合上級政策要求、相關規定和學校實際,先后制定出臺了《發展性教師評價實施方案》《教師教學工作評價制度》《課堂教學評價方案》《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等,從評價主體、評價標準、評價方式、評價過程等,建立多元化教師評價指標體系,借助學生評教、教師自評、同行評教、專家評價等多方面進行考量,采集數據,設置相關權重,確保教師評價的公正、客觀和科學。
二是加強學生評價改革。勝利一小根據“五育”并舉要求,對學生評價不只關注其學習成績,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個方面的綜合素質。為此,緊緊圍繞教學評價體現過程性與多元性,強化頂層設計。如,在學生成績報告中,引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全面評價,以此引導師生及家長淡化分數。再如,在期末教學質量評價中,一、二年級采取無紙質評價,把知識點拆分成妙趣橫生的多個闖關游戲,將語文的閱讀與表達、數學學科的口算與口答等融入其中。這種開放的題型、豐富多彩的游戲形式,不僅考查學生知識點的構建情況,以及紙筆測試中無法考查的交際表達、實踐操作、合作分享等能力,而且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方式,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自信心,又為學生成長為“至美少年”增加了動力。
(荊瑞娟 季俊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