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4-07-11 14:23:07
原標題:傳承創新發展 做強中醫藥服務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傳承創新發展 做強中醫藥服務
來源:健康報
近年來,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服務能力得到提升,服務供給不斷擴大。在中醫藥相關主題的平行會議上,圍繞推動中醫藥服務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基層中醫藥服務發揮新優勢,來自政府部門的政策制定者、來自中醫醫院的管理者,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經驗。
江蘇省泰州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 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 紀敏
試驗區建設引領中醫藥發展方向
聚焦“完善社會組織在中醫藥健康服務業中發揮作用”,江蘇省泰州市全力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并順利通過驗收。
泰州市健全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黨委政府領導、衛生健康部門牽頭、多方參與的跨部門協調和協同工作機制,明確優化中醫藥服務體系等六方面21條措施。逐步實現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預算單列,設立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專項經費,在領導體系、政策支撐、財政投入等方面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近5年來,泰州市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近40億元對中醫院基礎設施設備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全市現有中醫醫療機構203家,其中三級甲等中醫院2家,三級乙等中醫院2家,二級甲等中醫院3家。縣辦中醫醫療機構(醫院、門診部、診所)覆蓋率100%。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建有標準化的中醫館或中醫閣。泰州市獲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建設單位、“一帶一路”國際健康旅游目的地,姜堰區成為國家首批健康旅游基地建設單位。
泰州市自入選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以來,始終聚焦三方面的工作,一體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一是以堅持中醫醫療為根本,讓高水平中醫醫療服務更加可享;二是以堅持中醫藥健康養生為主體,讓中醫藥養生保健更加便民;三是以堅持中醫藥文化為內核,讓中醫藥內涵傳播更加深入人心。泰州市將堅持三個方向齊頭并進、一體推進,統籌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山東省平邑縣中醫醫院黨委書記 張傳剛
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
近年來,山東省平邑縣中醫醫院深入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為中醫藥持續健康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醫院將中醫藥文化建設納入戰略發展規劃,強化中醫藥世家傳承、名醫傳承、臨方炮制傳承、特色技術傳承等工作。讓本地域具有較強傳承意義和社會影響力的8家中醫世家堂號,在院內發揮力量;選派10余名中醫骨干,拜師于孟河派、扶陽派、龍砂醫學派等傳人,讓各流派的學術思想、診療技術等得到傳承和應用;把“三經傳承(學經典、用經方、傳經驗)”作為活態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區域推廣共享機制和院內經方應用的全覆蓋,制作經方協定方劑124種,實現了“經方惠民”目標。堅持臨方炮制,傳承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山武氏中藥炮制術”,并創建成為國家中藥炮制技術傳承示范基地;目前開展中醫特色服務項目40余種236項。門診應用中醫技術治療人數比例達到17.6%,住院患者中醫藥治療率達98%。
醫院搭建了中藥飲片標本館、中藥飲片炮制博覽館、中醫藥互動體驗區,打造了“中醫藥﹢”文創產品展區,現場制作極具特色的椹杞膏、減肥茶、酸梅湯、安神枕等中藥產品,讓中醫藥進一步貼近群眾。組織編寫圖書,讓縣內名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等得到保留傳承,營造了賡續中醫藥命脈的良好文化氛圍。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王海峰
發揮省級中醫藥龍頭醫院作用
對口支援縣級中醫院,是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立三級醫院應盡的社會責任。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結合推進醫療集團建設和幫扶工作,截至今年初,已助力10家縣級醫院通過三級醫院評審。
醫院于2017年8月牽頭成立“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療集團”。自開展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工作以來,已對口支援幫扶16家縣級中醫院,“校地結對”幫扶新縣人民醫院,“合作托管”鶴壁市中醫院。醫院把醫療集團建設工作和幫扶工作結合推進,受援醫院分別掛牌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分院,通過醫聯體建設和名醫工作室建設,使幫扶關系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共享的緊密醫聯體合作關系。
醫療集團秉持推行同質化管理模式,通過派駐業務院長、業務主任,中藥飲片同質化等,把先進的管理理念、發展理念、臨床醫藥經驗帶到基層。目前,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平移新技術、中醫特色診療技術323項。受援單位有2家胸痛中心通過國家胸痛中心驗收,成功申報省級中醫重點專科(特色專科)7個,建設16個名醫工作室。同時,在河南中醫藥大學指導下,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把幫扶工作同學生就業工作、基層醫院人才引進工作相結合,為受援醫院在河南中醫藥大學設立招聘專場,助力基層醫院骨干人才引進。
四川省三臺縣中醫院院長 盧文華
拉長四個長板 補齊三個短板
四川省三臺縣中醫院搶抓中醫醫院發展機遇,依據“木桶效應”原理,拉長板發揮中醫優勢,補短板實現中西互補,提高核心競爭力。
三臺縣中醫院拉長文化長板,依托本土資源,以“蕭龍友”中醫藥文化品牌為核心,建立蕭公館,形成中醫藥故事、科普、體驗“三位一體”的文化宣傳教育格局。拉長治未病長板,設立治未病科室,成立治未病干預疾病團隊,將治未病工作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結合,實現“治未病”精準服務送上門。與2016年相比,2022年預防保健門診量增長50%,冬病夏治服務量增長一倍。拉長制劑長板,注重臨床驗方的整體開發研究,滿足患者個性化用藥需求,院內制劑在省內20家以上的醫院調劑使用,年均產值增幅保持在10%以上。拉長專科長板,著力加強骨傷、肛腸、兒科、婦科、針灸、推拿等專科發展建設,兒科成功創建國家級重點優勢專科。醫院開展中醫適宜技術68項,中醫特有的簡、便、效、廉得到充分發揮。
在“補短板”方面,近年來,三臺縣中醫院配備核磁共振等大型設備,補齊設備短板,使診斷的及時性、準確性得到快速提升,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支撐;采用“初級職稱全科化、中級職稱專科化、高級職稱專病化”的培養思路,努力培養本土人才,補齊人才短板,建成國醫大師學術傳承工作室2個;在做好專科、專病建設的同時,建立臨床學科間協作機制,大力推行MDT診療模式,補齊協作短板,讓患者享受到更高質量、更優水平的醫療服務。
江蘇省昆山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 彭志堅
構建中醫藥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近年來,江蘇省昆山市中醫醫院以“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己任,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高水平中醫醫院。2023年,全院門急診總人次186.78萬,出院患者數達5.29萬人次,手術總量3萬例,床位使用率80.29%,三四級手術占比達63.6%。
醫院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院黨委“前哨指揮所”作用,將黨建工作融入醫院管理,傾力打造“海棠花紅·金杏源”黨建品牌。規范管理流程,成立運營管理委員會等18個管理委員會,建立全方位質量管理體系,開展全面預算管理,推動績效考核改革。推進DRG支付方式改革,規范診療行為。優化管理模式,積極探索“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在醫療行業領域中的應用。
醫院強化醫共體建設,成立金杏集團,與6家二、三級醫院以及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構建全覆蓋的三級服務網絡。依托蘇州市慢病管理資源,統籌醫共體單位慢病管理。成立雙向轉診辦公室、區域影像會診中心、區域心電會診中心,促進醫療資源均衡化、服務同質化。
在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方面,醫院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下沉,與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共建金杏國醫堂,建立名老中醫基層工作站,培育基層中醫藥人才。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班,建立成員單位中藥自制制劑調配機制,輻射帶動基層中醫藥服務供給水平和質量“雙提升”。
安徽中醫藥大學附屬太和縣中醫院院長 班文明
七大工程擦亮“太和中醫”名片
近年來,安徽中醫藥大學附屬太和縣中醫院持續實施精細化管理推進、醫療質量強院、特色優勢強化、人才隊伍提質、中醫藥傳承創新、醫教研協同發展、中醫文化塑院“七大工程”,走出一條集聚人才、培育名醫、建設名科、創新名藥、打造名院的醫教研協同發展創新之路。
醫院成立以院長為組長的績效考核領導小組,建立覆蓋全院職能部門、業務科室的目標與績效考核體系,2022年度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排名第36位,連續四年進入“A”級行列。醫院堅持把中醫藥特色專科建設作為推進醫院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實施打造成規模、成體系、成品牌、成輻射力的“十大中醫特色學科群”戰略,現有國家級重點(優勢)專科7個,省級重點專科9個。在安徽省級中醫醫療中心、第一批省級中醫優勢(特色)專科中期評估中,醫院省級醫學中心建設得分98分,位居全省第1名;骨傷科省級中醫優勢(特色)專科中期評估得分98分,位居全省第1名。
醫院以重點學科、重點專科、重點科研項目為依托,實施杏林優才培訓計劃及管理人才集訓戰略,柔性引進博士團隊6個。依托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及安徽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打造一支“進得了課堂、下得了臨床”、教學效果良好、臨床經驗豐富的教師團隊,形成以醫助教、以教促醫、醫教相長、協同發展的模式。
本版稿件由本報記者 肖薇 牛煜輝 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