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网红女主播精品视频-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全部

舍棄一時利益,換來鷗翔水美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王念 袁敏 邵琨

2024-07-17 08:55:07

原標題:舍棄一時利益,換來鷗翔水美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舍棄一時利益,換來鷗翔水美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舍棄一時利益,換來鷗翔水美

山東東平湖生態蝶變一線觀察

( 2024-07-17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家園

本報記者王念 袁敏 邵琨

“滿眼荷花三百頃,采蓮人語隔秋煙。”這是元代詩人員炎描述東平湖的詩作。七月盛夏,荷花又開了,東平湖畔的采蓮人說,今年的荷花開得更加嬌艷,更加迷人。

東平湖素有“小洞庭”的美譽,面積632平方公里,是山東第二大淡水湖泊,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調蓄水庫,江淮的汩汩清流經過這里輸向京津冀和魯北、膠東地區。近年來,東平湖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曾經污染嚴重的“醬油湖”,如今煙波浩渺、碧水如鏡,堤岸翠綠如煙、鳥鳴喈喈,一幅生態美、產業興、村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污染之痛”困擾文化名湖

東平湖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境內,古稱蓼兒洼、大野澤和安山湖;《爾雅·釋地》云“爾雅十藪,魯有大野”,說明大野澤是我國古代十大湖泊之一。到了宋代,東平湖改名“梁山泊”,《水滸傳》描述八百里梁山水泊“山排巨浪,水接遙天”,景致蔚為壯觀;今天的東平湖是梁山水泊唯一遺存的水域。

自古以來,東平湖的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引無數文人騷客折腰吟哦。唐代詩人白居易《游小洞庭》云:“湖山上頭別有湖,芰荷香氣占仙都。夜含星斗分乾象,曉映雷云作畫圖。風動綠萍天上浪,鳥棲寒照月中烏。若非神物多靈跡,爭得長年冬不枯。”五代十國時期的文學家和凝作《漁父歌》,贊嘆東平湖“白芷汀寒立鷺鷥,萍風輕剪浪花時”的無比光景;宋人曾鞏的“引客笙歌行處是,賞心花木四時新”,則透露出東平湖早已是人們游覽觀景的好去處。

千百年來,東平湖荷香魚肥,湖畔黎民百姓“靠水吃水”。和凝寫過“香引芙蓉惹釣絲”,蘇轍留下“臥聽漁家蕩槳歌”的佳句,古人田園詩一般的生活帶給人無限遐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是一種生活形態,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默契。然而,一旦對“吃”的把握失當,進入誤區,大自然的懲罰也隨之而來。曾經,東平湖生態遭到嚴重破壞,“芰荷香氣”不再,也見不到“風動綠萍”的景象了。

漁業是東平湖沿岸的傳統產業之一,由于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湖區濫捕濫撈亂象屢禁不止。同時,亂圈亂占搞網箱養殖,過度投餌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東平湖區養殖用的網箱網圍面積一度占到整個水域的55%,加上生產生活污水不當排放、圍湖造田、湖畔餐飲等因素影響,湖區濕地面積日漸萎縮,局部水域水質惡化為劣V類,浮游生物和野生魚類銳減。

“我們這里流傳了幾句順口溜,說‘東平湖上竿連竿,只見箱圍不見湖’,形容水面全是網箱網圍。湖區有不少餐飲船只,廚余和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湖中,湖水發黑,一到夏天臭氣熏天。”老湖鎮漁民董在云說。

文化名湖“生病”了,發展的正確路徑到底在哪里?一道必答題擺在東平面前。

“刮骨療傷”恢復綠水青山

東平湖北部的舊縣鄉人均0.4畝土地,且都是山嶺薄地,村民靠種植地瓜為生。為增加收入,當地大力發展地瓜淀粉加工業,建起400多家加工廠,配套運輸業、消化粉渣的種植和養殖業也發展起來。淀粉加工業富裕了一方百姓,但是,由于家庭式作坊經營粗放,廢水直接排放進入東平湖造成了嚴重污染,每逢加工旺季,都有大量水生物死亡。

一邊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一邊是綠色發展的愿景,東平的選擇是“刮骨療傷”治理污染,廢水不能達標排放的地瓜淀粉加工企業全部關停!

“舍棄一時利益,換來鷗翔水美”成為東平湖畔的發展思路;而“鷗翔水美”又反哺綠色發展的長遠效益。經過努力,如今的舊縣鄉已打造出特色生態漁業養殖、特色農業種植和農副產品加工三大產業,生態垂釣、特色漁家餐廳、水上民宿漂浮平臺等項目依托秀美山水吸引著來往游客,當地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增加3000元。

東平湖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尚紅星介紹,近年來,當地縱深推進東平湖綜合治理,開展清網凈湖、清違拆障等攻堅行動,累計清理網箱6.7萬架、網圍8萬畝、投餌機3000余臺,清理“三無”船只2105艘、漁船3616艘,拆除污染水體的餐飲船只21艘,取締餐飲場所79家,清理“散亂污”企業781家、沿湖沿河砂場109處、違建447處。

“發展經濟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我們要努力做到一滴污水不能進湖,一塊垃圾不能入湖。”東平湖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學東說。

與治污“減法”同時進行的還有環保“加法”。近年來,東平下大力氣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常態化開展菹草清理、放魚養水等生態工程,完成山體綠化4.5萬畝、荒山造林1.8萬畝,修復山體8000余畝、濕地3.4萬畝,實現了山增綠、綠添彩、林提質、湖安瀾。

如今,泛舟于東平湖上,只見湖島相映、水天一色,靜謐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泰安市生態環境局東平分局局長孫強介紹,東平湖水質穩定在Ⅲ類標準,銀魚、鱖魚等稀有魚種日漸增多,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和白鷺、灰鶴等珍稀鳥類在此長久棲息。

綠水青山成了富民密碼

昔日養殖場臟污狼藉,如今特色農業瓜果滿園。“去年俺家養殖場改成水果大棚,種的兩棚西瓜趕上好行情,一個棚賣了十幾萬元。”東平縣斑鳩店鎮黃河灘區養殖場拆遷群眾黃廣東告訴記者。

在東平,“以湖養湖、以湖興產、以湖生財、以湖富民”的路子越走越寬,“生態美”和“湖區富”相互促進,綠水青山成就了老百姓的幸福產業。東平縣委書記馬煥軍介紹,當地扎實推進設施農業、生態漁業“雙30萬畝”工程,15萬畝大棚拔地而起,30萬畝水面實現高效利用,現代農業示范園、健康食品產業園等全面起勢,帶動10萬余名群眾就業增收。

乘著生態漁業發展的東風,東平街道開展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對內外水系進行清淤疏挖、互通互連治理,使這片水域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在旭豐生態家庭農場鮰魚養殖基地,魚兒翻騰跳躍于波光粼粼的水面,宛若“水上芭蕾”。養殖戶劉樹海說:“今天捕魚2萬斤左右,單價6.8元。今年鮰魚不愁賣,來自濟南、天津等多地的魚商等著上門拉貨。”

在銀山鎮生態漁業昆山片區,第一批河蚌幼苗于6月初入水繁育,探索生態漁業魚蚌同塘立體混養發展新模式。“這種模式是在不改變鳙、鰱、草魚混養的基礎上,再套養河蚌培育珍珠。6月初投放蚌苗,10月下旬人工放核,明年11月份即可收獲珍珠,預計畝均凈利潤可達2萬元。”銀山鎮鎮長孫長存介紹,魚蚌混養可凈化水體,為魚蝦蟹生長提供優質水環境,維持水體生態平衡。

州城街道實施藕蝦混養、魚菜共生、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等項目,構建起“水上發電、水下養魚、岸邊垂釣和采摘”的新業態。

2023年,東平縣漁業養殖畝均年收益超過1萬元,水產品產量達到7.7萬噸,全縣漁業總產值突破21億元,成功創建國家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并入選全國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縣。憑借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沿湖風光,當地積極推進漁旅互融產業發展,擦亮漁鄉底色,湖畔居民吃上“生態旅游飯”。今年,東平縣各大景區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增長229.45%、196.62%。

5月26日,2024年全國“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動在東平湖畔的大宋不夜城廣場鳴笛開跑,依次路過水滸古鎮碼頭、東平濱湖國家濕地公園等景區景點。一側是碧波蕩漾的東平湖,一側是繁花綠樹的防護林,人文景觀與自然美景交相輝映,渾然天成。

“得益于優美的自然風光,東平先后多次舉辦國際龍舟賽、環湖馬拉松等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東平縣文旅局局長劉華說,84公里的環湖旅游風景道將10余個景點串珠成鏈,推動建立“湖區觀光、城市休閑、鄉村度假”全域旅游生態新模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3支國家醫療隊赴甘肅開展巡回醫療

本報訊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開展2024年國家醫療隊巡回醫療工作的部署要求,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分...[詳細]
健康報 2024-10-14

多元呵護老年人心理健康

□紀春艷由于老年期生理和心理、人際關系和社會角色的變化,老年人適應力減退,更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障礙。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與慢性病...[詳細]
健康報 2024-10-14

推動職業醫學院校信息化發展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王舒顏來衛東近年來,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通過建設國家級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豐富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策略,有效提...[詳細]
健康報 2024-10-14

創新協商方式,共謀推動發展

大眾日報記者董方舟10月9日至12日,省政協開展2024年“政協工作齊魯行”采訪報道活動,在菏澤市、濟寧市圍繞市縣政協工作及“五大平臺”建...[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4-10-14

寧陽開展環境整治專項行動

本報記者董若義通訊員李健秦冰泰安報道今年以來,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把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開展城...[詳細]
中國環境報 2024-10-14

保障補償款發放到位

本報訊日前,山東省滕州市紀檢監察干部來到濱湖鎮某村,開展監督檢查“回頭看”,了解煤礦塌陷補償款發放情況。”此前,滕州市紀委監委在核...[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4-10-14

激勵“跌倒”干部卸下包袱再出發

本報訊“受到處分后思想壓力很大,多虧組織及時給我關心鼓勵,讓我打開心結,重新調整狀態投身工作。”近日,面對前來回訪的山東省東營市墾...[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4-10-14

“三個強化”提升青年教師職業素養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臨沂大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課程為本、團隊托舉、賽事錘煉”的理念,不斷加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4-10-14

“靜悄悄” 的資助更暖心

新學期剛開學,山東省龍口市教體局教育裝備與技術研究中心收到了學生小楊的家長送來的一面寫有“丹心育桃李,松煙繪人生”的錦旗。一件“小...[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4-10-14

【光明論壇】多措并舉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對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新時代,走好助...[詳細]
光明日報 2024-10-14

“我們中國人也有一個飛艇夢”

有一群中國航空人不僅造飛機,還專門研究氣球和飛艇——一種不同于飛機的特種航空器,它有著既浪漫又頗具科幻色彩的專業名稱,叫作浮空器。...[詳細]
經濟參考報 2024-10-14

各地少先隊開展“紅領巾愛祖國”主題活動慶祝建隊75周年

10月13日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5周年紀念日,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組織開展“紅領巾愛祖國”主題活動,帶領各地少先隊員在主題隊課、入隊...[詳細]
工人日報 2024-10-14

青春在服務基層中綻放光彩

今年暑期,北京90余所高校的1.5萬余支團隊奔赴祖國各地,投身于支教、調研、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用專業知識服務基層。在線下科普講座中,...[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24-10-14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