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4-07-19 14:11:07
原標題:濕熱交蒸時 防暑亦護陽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濕熱交蒸時 防暑亦護陽
來源:健康報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張晉
7月22日,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
針對大暑時節的氣候特點,各地形成了不同的習俗。比如,在廣東很多地方有“吃仙草”的習俗,以清熱消暑;山東、安徽、上海多地有喝羊湯的習俗,以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通過這些習俗我們可以看出,大暑時節的養生重點就是防暑濕之邪,養護體內陽氣。
養護陽氣是關鍵
大暑時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養生首先要注意防暑。但很多人為了防暑而過分貪涼,比如窩在空調房內閉門不出,或者飲冷水、吃冰品等,這會使人體陽氣受損。
夏天為陽旺季節,陽主動、主升、主散,人體陽氣有一定程度的外散。天氣炎熱時,人們即使不活動也會出汗,這是陽熱隨汗液外泄的一種表現,也是人體維持正常體溫的一種保護機制。此時開空調、吹冷風會抑制體表的陽氣,使其無法正常宣發外散,導致陽氣郁閉、營衛不和,容易感冒。而嗜食冰寒之物,會令寒邪直中脾胃,損傷脾陽。
因此,大暑時節大家在防暑的同時還要注重顧護陽氣。首先,要起居有常,適當午睡;其次要適度運動,避免出汗過多;再次宜調暢情志,保持心情愉快;最后,飲食不宜過于寒涼。
通過起居飲食的調整,使陽氣宣發無礙,氣機調暢,不但可以預防暑濕導致的不適癥狀,而且可降低暑熱對人體的影響。
炎夏多關注老年人健康
大暑時節,外界溫度高,而空調房內溫度低,室內外溫差大,容易引起血壓波動,可能會使人出現頭暈等表現;高溫天氣,人們出汗明顯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引發血管堵塞。建議大家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避免將空調溫度開得過低,或進入空調房前提前保暖,準備熱水頻頻少量飲用,以驅散外寒。
另外,老年人的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可能還有一些消化系統的慢性疾病。在夏季,老年人一方面要注意飲食衛生,少食生冷刺激食物;另一方面,由于此時食物易腐爛變質,故盡量避免食用隔夜剩菜剩飯或未烹飪熟的食物。
夏季白晝時間延長,一些人可能會推遲晚餐時間或是加餐,水果的攝入也增多。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特別要注意“管住嘴”,嚴格控糖,規律飲食、少食瓜果、及時補充水分,適當鍛煉,常規監測血糖。
食養宜祛濕散風寒
暑必夾濕,易困脾土,因此大暑時節大家還要注意健脾祛濕。飲食上,可適量食用生姜、胡椒、花椒等辛散香料,山楂、陳皮等理氣消食的食物,以及薏米、茯苓等祛濕的食物,從而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另外,建議大家食用一些易于消化吸收的粥食,以養護脾胃、補充津液。不同人群可根據自身需求將粥與其他食材搭配。比如,脾氣虛弱者,可食用山藥粥、紅薯粥、大棗粥,以益氣健脾;大便偏干者,可在粥中加入蔬菜,如菠菜、芹菜等;大便稀溏者,可選擇薏米粥、芡實粥,以改善大便情況。
若夏季食欲不振,食肉減少,或老年人咀嚼功能降低,也可選擇皮蛋瘦肉粥或肉糜粥進行食補。糖尿病患者應盡量少食白米粥,可將大米與五谷雜糧搭配煮粥食用。
平時常食冷飲、冰鎮瓜果者,可將紫蘇葉、荊芥葉、生姜絲泡水代茶飲用。紫蘇葉可解表散寒、行氣和胃,荊芥葉可祛風解表,生姜可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三者合用既可暖胃,又可微微發汗,以散風寒之邪。另外,紫蘇葉還可解魚蟹毒,大家夏季吃海鮮時,也可以搭配鮮紫蘇葉一同食用。
(本報記者 胡彬 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