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5-09-10 10:14:09
原標題:山東智能建造按下“加速鍵”
來源:山東商報
原標題:山東智能建造按下“加速鍵”
來源:山東商報
在塔吊上安裝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荷載、幅度、風速等數據,一旦接近臨界值系統會自動報警甚至斷電;施工現場,工人們通過AR/AR技術,能將虛擬模型精準疊加到現實工地,讓施工像“搭積木”一樣精準……當前,“智能建造”成為行業發展新方向,它正在重塑傳統的建造模式。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解讀《關于加快推進智能建造發展培育建筑業新質生產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從發展智能建造現代化產業集群、拓展智能建造創新驅動應用場景、推行智能建造全流程管理模式等6個方面提出20項具體措施,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為山東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
◎文/圖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夏子繁 見習記者 徐曉艷
培養智能建造高技能人才
擇優給予資金獎勵
為加快發展智能建造,因地制宜發展建筑業新質生產力,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13部門印發《若干意見》,提出6個方面20項具體措施,呈現出四大政策創新點。在發展智能建造現代化產業集群方面,將智能建造產業納入地區產業發展規劃,對符合條件的鏈主企業,優先授予“齊魯建造”品牌標識;打造數字設計、智能建造設備裝備、智能生產等特色集聚區; 加大市場化資金支持,重點對集聚區內數字設計、智能建造設備裝備研發及制造、智能生產等領域的優質項目,依托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以市場化方式支持集聚區內優質項目,實現“空間集聚+資金傾斜”雙重賦能。
搭建創新聯合體,打造應用激勵場景。《若干意見》打破“產學研用”壁壘,支持建筑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圍繞智能施工裝備、數字化建造技術等智能建造前沿方向,搭建智能建造深度協同平臺、組建創新聯合體。支持創新成果轉化,將智能建造相關裝備和軟件納入首臺(套)重大裝備、首版次軟件產品應用推廣目錄的重點征集范圍。加大適宜技術應用推廣。擴大智能建造試點范圍,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市、區)、企業、項目申請開展省級智能建造試點,打造區域性智能建造技術應用場景。加強智能建造試點企業和項目培育,對取得明顯成效的智能建造試點企業和項目在建設工程評優、評獎和信用評價中給予激勵。
針對我省智能建造復合型人才缺口,支持設立專家、技能大師工作站,并給予平臺資金與績效獎補,推動核心技術攻關;實施一批培養智能建造高技能人才的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項目,并擇優給予資金獎勵;打造“智能設備+產業工人”新模式,在混凝土施工、塔機操作等高強度、高重復性、高風險場景優先使用人機協同方式施工,逐步從“多人一機”向“一人一機”“一人多機”轉變,提高施工質效。支持企業培育自有裝配式建筑、機器人施工等新型技術工人,可根據施工作業環境,創新降低意外傷害保險基礎費率,通過差異化政策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激發新型技術工人培育積極性。
此外,山東還整合資金、稅收、宣傳等多元政策,構建全周期保障體系,資金上,提供“技改專項貸”貼息、設備更新補貼;稅收上,按規定享受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政策,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改造貴”的實際問題。
建筑零件擁有唯一“身份證”
工人佩戴智能安全帽可監測心率
“‘智能建造’成為建筑行業發展新方向,不僅能降本增效,還能讓建造更安全、質量更可靠。”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李軍表示,智能建造不僅僅是技術的更迭,更是一場深刻的行業變革。傳統安全監管高度依賴人的經驗和責任心,存在盲區和滯后性。現在,通過“BIM+物聯網”技術,可以對深基坑、高支模、大型機械設備等進行實時監測。例如,在塔吊上安裝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荷載、幅度、風速等數據,一旦接近臨界值系統會自動報警甚至斷電,將傾覆風險扼殺在搖籃里。工人佩戴智能安全帽,不僅可以定位,還能監測心率體溫,在發生中暑或暈厥時及時報警,實現了從“事后處理”到“事前預警”的根本轉變。
除此以外,“智能建造”可實現“所見即所得”的精細化管控。基于BIM技術,在動工前就在數字世界里把整個項目“蓋”了一遍,提前解決了可能出現的各種管線碰撞、設計沖突問題。到了現場,工人們通過AR/AR技術,能將虛擬模型精準疊加到現實工地,清楚地知道每一根鋼筋的位置、每一根管線的標高,極大減少了因誤解圖紙而造成的返工和質量缺陷,讓施工像“搭積木”一樣精準。此外,還可以實現全過程質量溯源。預制裝配式構件從工廠生產、運輸到現場吊裝,全過程都有唯一的“身份證”(二維碼或RFID標簽)。掃一下碼,生產日期、質量檢測報告、安裝人員信息一覽無余。一旦未來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可以瞬間精準追溯,責任清晰,處理高效,像給每一個建筑零件建立了終身檔案。
為使施工現場更加有序,智慧工地平臺還可通過AI視頻監控,自動識別人員未戴安全帽、區域闖入、火災苗頭等隱患,并實時推送告警。車輛未沖洗上路、物料堆放不合規等都能被自動捕捉。這使得現場管理更加精細化、標準化,減少了因現場混亂而引發的安全和質量事故。此外,項目參建各方(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可以在統一的數字化管理平臺上協同工作,信息傳遞零損耗、零延遲。設計變更能瞬間直達施工一線,監理的驗收意見也能即時同步給所有人,消除了信息孤島,避免了因溝通不暢導致的錯誤。
全省新增綠色建筑7.73億平方米
16市將實現應用場景全覆蓋
工業化、綠色化與智能建造發展密切關聯、相輔相成,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有利于培育行業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據了解“十四五”以來,全省新增綠色建筑7.73億平方米,建成節能建筑7.86億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4.86億平方米,新開工裝配式建筑2.25億平方米,智能建造與綠色建筑融合發展成效顯著。
近年來,山東省緊緊圍繞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目標,將智能建造作為培育建筑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持續探索發展路徑。在政策層面,山東省政府與住房城鄉建設部簽署《共同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廣智能建造技術應用,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制定《大力推進山東省智能建造促進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編制《山東省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術目錄》,為智能建造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技術支持。
在示范推廣上,山東省舉辦全國智能建造工作現場會,指導青島抓好國家智能建造試點工作并獲住房城鄉建設部通報表揚;總結評估淄博、濟寧、日照、德州4個省級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工作成效。指導建筑領域龍頭骨干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等共同組建“山東省智能建造產業發展聯盟”,公布全省100家試點企業與102個試點項目,推進形成可感知、可量化、可評價的試點成果。
當前,山東智能建造領域正涌現出一批數字設計、智能施工、智慧運維等新興技術,這些技術不僅能提升建筑品質,更能為全省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未來,山東將進一步擴大智能建造試點范圍,打造區域性智能建造技術應用場景;提高適宜技術在大中型建筑工程項目中應用占比,將智能建造應用場景實現16市全覆蓋;健全全過程閉環監管機制,持續提高星級綠色建筑比例,推動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資或者國有資金投資的公共建筑、高品質住宅以及城市新區新建民用建筑,嚴格按照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設,加速建筑工業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為建筑業轉型升級貢獻“山東智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