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沂蒙晚報
2025-09-11 08:45:09
原標題:從“土地”到“河山”,誰不說俺臨沂紅?
來源:沂蒙晚報
原標題:從“土地”到“河山”,誰不說俺臨沂紅?
來源:沂蒙晚報
最近打開電視、刷社交平臺,誰還沒被臨沂這波操作驚艷到?前腳《生萬物》里魯南農村的“俺言俺語”剛讓全網跟著學說山東話,后腳《我們的河山》里沂蒙抗戰的熱血故事又讓人看得熱淚盈眶——巧的是,這兩部爆劇取景地都是臨沂沂南的紅嫂家鄉旅游區。
從田間地頭的“土地敘事”到山河激蕩的“抗戰史詩”,一撥“影視+文旅”的雙向奔赴讓臨沂再度“出圈”,咱今天就扒一扒臨沂到底做對了啥。
首先,臨沂玩明白了“內容為王”,專啃“有煙火氣的真故事”。《生萬物》,把土味玩到極致,卻撬動了咱國人骨子里最難割舍的鄉土情結,讓大家邊追劇邊學“俺學”;再看《我們的河山》,“書生黨員”莊埼風搞武裝、護鄉親的情節,讓“軍民情深”跟著劇情自然流露。這兩部劇能火,本質是臨沂把自己的“家底”——土地里的煙火氣、山河里的英雄氣,都揉進了故事里。
再者,臨沂不做“一錘子買賣”,抓牢了“紅色文化”這個魂,把“影視流量”變成了“游客留下來的理由”。《生萬物》剛火,紅嫂家鄉旅游區就推出“準大學生憑錄取通知書免門票”,把追劇的年輕人拉到現場,把紅嫂精神、抗戰故事都裝進了“山村劇場”。坐在老石屋里看《跟著共產黨走》,演員就在你身邊演當年的“識字班”;走在石板巷里,說不定就會遇到“游擊隊”在“執行任務”。既能重溫劇情,又能玩出新鮮感,誰能不愛?
截至目前,臨沂的紅色演出超1.5萬場,接待200多萬人次,游客增長300%,這說明紅色文化不是沒人愛,而是要找對打開方式。
用真實的故事吸引人,用有趣的體驗留住人,用深厚的文化打動人,共同促成了臨沂的“出圈”。從《生萬物》的“土地情”到《我們的河山》的“山河志”,臨沂輸出的不單是“影視打卡點”,而是“能讓人走心的生活與記憶”。誰不說俺臨沂“紅”?這接連“出圈”的制勝密碼,俺瞅著,咱臨沂可是越來越會了。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濟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