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足以讓一棵樹苗長成參天大樹;十五年,足以讓一家銀行與一方水土血脈相連。自2010年8月扎根泉城至今,浙商銀行濟南分行已走過十五個春秋。從最初的一家營業部,到今天機構網絡基本覆蓋山東省內核心經濟區域;從傳統存貸業務,到如今深耕供應鏈金融、“數智浙銀”、跨境金融等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務,浙商銀行濟南分行始終牢記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一流的商業銀行”愿景為統領,秉持“金融向善、金融為民”的價值理念,高舉善本金融旗幟,堅守服務實體經濟初心,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匠人精神打磨金融服務,以創新思維破解發展難題,牢牢扛起黨委政府的“金融子弟兵”、企業的“金融家庭醫生”和居民的“金融理財咨詢師”的使命擔當,書寫了金融支持現代化強省建設的“浙銀篇章”。
數據顯示,開業以來,浙商銀行濟南分行累計服務全省集團企業、民營小微企業等客戶近1.5萬家,累計投放各類貸款超過1.28萬億元。其中,投向實體企業占比超過80%、民營企業占比超過50%。依托供應鏈金融、跨境金融、普惠金融等金融產品幫助超過9000家企業破解流動性難題,服務個人客戶超過45萬戶,扎實穩健的經營能力和正行向善的品牌形象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從泉城起步,因地制宜繪就齊魯金融版圖
2010年8月,浙商銀行濟南分行在美麗的大明湖畔揚帆起航,開啟了奮進求索的創業征程。十五年來,分行以濟南為原點,逐步將服務網絡向全省核心經濟區域擴張,目前已在德州、濰坊、煙臺、臨沂、東營、濟寧以及濰坊壽光、煙臺招遠、煙臺芝罘等地市設立了6家二級分行和3家二級支行,在濟南市高新區、歷下區、槐蔭區、天橋區、章丘區及自貿試驗區設立了6家同城支行和1家營業部,形成了覆蓋全省的金融服務網絡。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經濟基因,每一片區域都有其產業生態。如何因地制宜出新招、出實招,暢通金融運行的“毛細血管”,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浙商銀行濟南分行做足了功課。
分行綜合區域經濟、資源稟賦等多重因素,在德州成立了轄內首個投行專營團隊,提出了由傳統的商業銀行向“商行+投行”轉變、由單一的融資向“融資+融智”轉變等“六個轉變”,積極打造政府“城市合伙人”和企業“金融管家”業務模式,通過“投行+商行+私行”綜合服務,為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提供銀行間發債服務,銀行間發債產品德州市場占有率達到100%;躬耕入局,積極參與市、縣重大項目謀劃,通過基金招商、資本招商、大數據招商等新型方式,為當地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地方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持,摸索出了一條獨具區域特色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濰坊市擁有37個行業大類,涵蓋了高端化工、裝備制造、紡織業、食品產業、消費電子、輪胎模具等優勢制造業主導產業。分行針對動力裝備、高端化工、食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術、整車制造等優勢行業開展專項調研對接,累計服務企業超千家。同時,堅定實施科技金融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工程,加大對科技金融產業的精準化金融供給支持。分行發揮場景金融、供應鏈金融、數字金融、商投行一體化等優勢,面向濰坊地區累計實現科技金融投放超20億元,助力科技龍頭企業注冊區域首筆科創債30億元,成功發行10億元。
在全球化浪潮中,煙臺市區域外貿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分行依托多元大跨境產品為外貿企業揚帆出海保駕護航。針對當地龍頭YK集團境內外項目多、子公司業務繁雜的特點,通過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FTN賬戶、NRA賬戶等產品組合,提供涵蓋資金結算、套期保值、境內外資金管理等一站式服務,有效破解企業“走出去”難題。截至目前,已服務煙臺當地外貿企業超千家,以金融之力助力打通外匯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臨沂市人口紅利大、市場主體多、經濟韌性強。分行聚焦區域“物流西遷”“商城轉型”戰略部署,突破土地性質束縛,將傳統的抵制押模式轉變為“使用權+核心企業擔保”模式,創新推出“物流西遷租金貸”,打造金融助力物流西遷的浙銀新模式,以金融擔當助物流西遷“藍圖”變“實景”,有效填補了區域金融服務空白。截至目前,分行依托“10+N”產業園區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累計為臨沂市10余個專業型園區提供融資超過13億元。
東營市以制造業為核心的民營經濟高達發達,然而制造業企業固定運營成本制約了資金流動性。分行通過場景證、電費證服務全市制造業企業。針對制造業企業電費繳納痛點,以靈活、便捷、低融資成本的優勢,幫助煉化龍頭企業緩解流動資金壓力。截至目前,已累計為當地8家企業提供電費證金融支持超13.26億元,有效幫助制造業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圍繞濟寧各區縣涉農服務場景和特色農業集群,分行創新推出“大蒜倉單質押”融資模式,深耕金鄉“蒜都沃土”,將靜態倉儲大蒜轉化為流動金融資本,為蒜商量身打造數字化金融產品“數易貸”,累計投放各類貸款超3億元,以金融活水精準澆灌縣域經濟,助推共同富裕落地生根。
賡續向善初心,在“善本金融”舉旗引領中展現擔當
2023年6月28日,浙商銀行濟南分行金融顧問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分行在踐行“善本金融”理念上邁出關鍵一步。這一源自浙江的“3386模式”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經驗,與山東“金融伙伴機制”深度融合,形成貼合區域實際的金融服務新路徑。
人才支撐是金融顧問制度有效運行的核心。以浙商銀行濟南分行金融顧問工作室為例,工作室聘請了27名行內業務骨干以及34名來自省屬國企、行業協會、法律與會計領域的專家,組建起“1+N”服務團隊,推動銀行從傳統信貸供給者向資源整合與生態賦能者轉型。隨后,德州、煙臺、東營、臨沂、濟寧、濰坊等地相繼成立6個金融顧問工作室,實現金融顧問服務在全省范圍內的有效覆蓋。
金融顧問制度的關鍵在于精準響應客戶需求,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浙商銀行濟南分行結合區域特色,持續深化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模式復制推廣取得了積極成效。在德州市陵城區,金融顧問團隊提出“文游聯動”頂層設計,協助政府引入上海夢幻之城文旅集團,共同投資20億元打造德州夢幻之城,預計帶動就業1000人、年游客50萬人次,為傳統產業升級注入文化新動能。在煙臺市龍口市,金融顧問團隊協助政府設立產業基金招商引資,引入財通證券、山東藍色經濟創投、魯信創投等多方金融資源,開創“金融招商”新模式。
生態建設不僅體現于重大項目,更需系統化服務配套。浙商銀行濟南分行積極推動“金服寶·小微” 數字化平臺落地德州市陵城區、臨沂市沂河新區等4地,開通數量位居浙商銀行系統內首位,并率先實現與“山東政務服務網”系統對接,打通政銀企數據壁壘,進一步拓寬當地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提升了融資效率。同時,分行在德州、臨沂兩地聯合政府,通過政府債務、財政收入、城投公司資產負債結構、城投公司股權投資效率、規上企業經營異常、居民按揭收入比等多維度指標形成“金融體檢報告”, 引導區域金融生態健康發展。
這不僅是制度的復制,更是理念的升華——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從“被動服務”到“主動賦能”,浙商銀行濟南分行正以“善本金融”之名,重塑銀政企關系新局面。下一步,分行將借鑒“3386模式”開展一系列金融顧問服務活動,打造綜合金融生態建設的區域樣板,把“金融所能、浙銀所長”與“政府所需、企業所盼”密切結合起來,持續深化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金融服務樣板,為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金融動能。
扛牢金融使命,在做好“五篇大文章”中塑造優勢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浙商銀行濟南分行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金融戰略,在服務實體經濟中持續塑造新優勢。
在科技金融領域,浙商銀行濟南分行以獲批全國首批科創金融改革試點專營機構為契機,賦能科技創新,深化生命周期服務,堅持對科創企業客戶培育、服務的長期主義,加快科創金融試點和授信審批投放,積極構建“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近年來,分行聚焦人才企業生命周期需求10大場景,迭代推出包括人才支持貸、人才成長貸、人才卡和人才尊享貸等16項產品。今年以來,分行累計服務人才、科創企業超千戶、綜合用信余額259億元,服務省部級以上高層次人才48名,為山東能源等多家科創企業發行科創債規模30.5億元,進一步拓寬了科創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在普惠金融領域,浙商銀行濟南分行以提升民營小微獲得感為出發點和發力點,緊扣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特點,全面推動場景化、數字化轉型,同時整合輸出專業金融顧問服務,一站式滿足產業鏈發展需求,用綜合金融服務助企前行、惠民共富。圍繞小微園區服務場景,提升對各類產業園區、孵化基地的金融服務質效。同時,分行積極推廣“數易貸”“繳費白條”“數據鏈貸款”等數字化產品,“銀稅互動”累計授信24.07億元,服務效率與覆蓋面顯著提升。今年以來,分行為6518戶普惠小微客戶提供融資貸款94.64億元,貸款利率同時下調19BP,切實減輕企業融資成本。
在數字金融領域,浙商銀行濟南分行將數字化改革作為業務轉型突破的重要引擎,依托供應鏈金融優勢,將服務無縫嵌入核心企業上下游交易場景,為全省重點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超180億元,其中濟南區域逾95億元;通過切入國網供貨通、南網供貨通、移動供貨通等全國聯動項目,持續加大山東重工產業鏈等重點場景融資支持,今年以來,累計拓展全國聯動項目供應商18戶,圍繞采購場景和山東重工產業鏈實現投放10億元;構建“1+1+N”數字化服務體系與產品矩陣,重點布局16個“產業大腦”項目,目前已為17個園區及產業集群提供數字化信貸融資達4.26億元。
在養老金融領域,浙商銀行濟南分行持續深耕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全面滿足“銀發”群體需求。自商業養老金產品上線以來,已累計為1.2萬余戶客戶提供專業咨詢和產品配置服務,涉及資金近2.3億元。近年來,分行積極與軍區書畫院、部隊干休所等單位建立黨建共建關系,依托浙銀美術館與山東老年大學、北方書畫院、齊魯百草書院共同舉辦重陽書畫展、戲曲展演等藝術交流活動,更好滿足“銀發”客戶精神文化需求。在硬件設施上,分行在各營業網點設置無障礙機動車位、輪椅通道,營業廳專設愛心窗口、愛心座椅,配備老花鏡、放大鏡、輪椅等便民設施,細致做好適老化服務,讓廣大老年客群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綠色金融領域,浙商銀行濟南分行設立“綠色金融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領導小組”,將綠色信貸納入全行綜合評價體系,制定專項定價政策和激勵方案。綜合運用碳減排支持工具、可持續發展掛鉤銀團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以及ESG指標掛鉤善融資產池等特色服務,搭建綠色低碳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體系,持續提升產業能級,綠色貸款累計投放超510億元。
浙商銀行濟南分行持續深化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斷提升綜合金融服務效能,為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活水,在區域發展中彰顯金融擔當與新優勢。
深化“人文浙銀“,打造有溫度、有擔當的文化品牌
在濰坊市臨朐縣九山鎮八一希望小學,孩子們正在教室里認真閱讀浙商銀行捐贈的金融知識讀本。教室后面的“知識讀書角”整齊擺放著《“財富管理N課”金融知識實用手冊》和各類金融讀本。五年來,浙商銀行濟南分行大力實施“一行一校”公益行動,持續幫扶九山鎮八一希望小學,為學校修建一棟三層教學樓,沙土操場改建為綠茵塑膠操場,設立營養餐計劃,保證每名學生每天一頓肉、半斤奶,增加學生每日膳食營養,累計投入援助超過500萬元,受助學生400余人。
向善的力量還在不斷擴大。2024年,浙商銀行濟南分行啟動“浙銀·善行筑夢行動”青年員工支教計劃,經過系統培訓,選送首批青年志愿者前往八一希望小學開展支教幫扶,將藝體課程和金融知識帶入校園,致力打造“一行一校”公益助學的齊魯樣板。這些舉措不僅是濟南分行扶持鄉村振興的延伸,更是“善本金融”理念的具體實踐,展現出商業銀行深厚的社會責任感。
浙商銀行濟南分行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扎實推進“正、簡、專、協、廉”五字生態建設,積極打造“兩館一房”以及合規文化特色展區,承辦“中國銀行業慶祝建黨100周年暨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書畫作品巡展”;邀請書法名家書寫“清廉金融”主題作品,開辦文化長廊主題展覽;組織開展反洗錢知識競賽,濃厚合規文化氛圍。作為首個由金融機構開辦且24小時開放的泉城書房,浙商銀行濟南分行分館日接待讀者超過120人,舒適的學習環境、便捷的借閱方式得到了周邊閱讀愛好者以及眾多學子的一致好評。
十五年來,浙商銀行濟南分行已先后榮獲“金融伙伴工作表現突出單位”“山東省推動供應鏈金融發展優秀金融機構”“中國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千佳示范單位”“中國銀行業五星級網點”“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優秀團隊”“跨境人民幣業務拓展先進單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先進單位”“熱心城管公益事業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人才銀行”“數智浙銀”等金融服務產品多次入選山東“好品金融”數字金融與科技金融創新產品,實現了濟南分行業務創新與社會價值的高度統一。
回顧十五年歷程,浙商銀行濟南分行以金融筆墨書寫服務齊魯的壯闊畫卷;以赤子之心踐行金融為民的使命擔當。展望未來,濟南分行將繼續深耕齊魯沃土,以更高的站位、更強的擔當、更實的舉措,落地更多具有浙銀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全面賦能區域經濟建設,在新時代金融高質量發展中貢獻更多浙銀智慧與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曾憲琳 通訊員 李陽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