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0日訊 今年的教師節采訪拍攝,我們來到了距離濟南1300多公里之外的甘肅,這次要采訪的對象是個孩子王,還是名短視頻博主,更是一位鄉村教師。
清晨七點半,隴南山區還籠罩在薄霧中。樊玉龍踩著露水走向教室,禮縣肖良鄉九年制學校的早讀書聲已朗朗響起。
“這是煙囪!”“你們畫的這個是樹啊。”“行行行,給你打87分!”美術課上,孩子們舉著自己的畫爭相解釋,充滿想象力的畫面被樊老師用手機記錄下來。這位網名為"顧己學長"的95后年輕人,已在甘肅山區支教1700多天,他的短視頻賬號吸引了近700萬粉絲關注,意外成為了連接山內山外的橋梁。
從城市到深山
2018年,樊玉龍大學畢業后選擇到臨夏東鄉支教。“那邊比較偏僻,出不去,我就一直待在學校里。”最初,他只是想用短視頻記錄支教生活,“讓生活更有意思一點,支教也是人生中的一次經歷。”
一則跟著學生翻山回家的視頻突然爆火,改變了平靜的生活,一時間吸引了社會的關注,將目光聚焦在這個山溝溝里的學生生活。愛心人士、社會機構紛紛向學校捐贈物資、設備,這個結果是樊玉龍沒有料想到的。“我竟然還有能力去做這些事情,就覺得特別棒,特別有意義。”
山那邊的課堂
禮縣肖良鄉九年制學校有148名學生,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副校長王繼軍告訴記者:“我們這邊經濟相對落后一些,孩子們的父母多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照顧。學生最遠的家離學校20公里,要翻兩三座山。”
支教老師的到來為這所深山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都非常敬業,孩子都非常喜歡他們。”王校長說。
黑夜中的堅守
放學鈴聲響起,孩子們按年級排隊離開學校。當人群消散后,學校又只剩下樊老師一人。
“剛來的那段時間待不習慣,一個人有時候也害怕。”樊玉龍坦言,“最難受的是晚上,你知道吧?晚上上廁所,因為廁所在樓外面,我在三樓,全學校就我一個人。你12點之前還可以,你要12點以后上廁所,還挺害怕的,黑不溜秋的。當時每周五都回去縣城里住上個兩天,但是現在就習慣了。”
向往的生活
“當時真的有被震撼到。”樊玉龍回憶道,“在我們眼里不起眼的面包,他們卻覺得無比珍貴。孩子們總問我‘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很多人從沒走出過大山。”
四年多的支教生涯中,最讓樊玉龍感動的是孩子們純真的情感。“很多家長一兩年都不回來,孩子們只能通過語音或視頻聯系父母。老師不僅要教知識,還要給他們更多的愛。”
山風掠過白楊樹梢,星空下的校園寂靜無聲。明天清晨六點,樊志龍又會準時起床,迎接那些扒在窗臺上的小腦袋。在這所群山環抱的學校里,日子就像孩子們畫中的太陽,永遠散發著希望的光。
“雖然條件艱苦,但這是我喜歡的工作。”樊玉龍說,“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個瞬間,都讓我覺得一切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