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2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今天下午繼續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介紹“十四五”時期財政改革發展成效。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十四五”時期,國家財政實力大大增強,集中財力辦成許多大事要事。一方面,收入“蛋糕”越來越大。“十四五”時期,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達到106萬億元,比“十三五”時期增加17萬億元,增長約19%。地方財政實力穩步壯大,從2024年數據看,16個省份財政收入比2020年增長20%以上;7個省份超5000億元,其中2個省份超1萬億元。另一方面,支出強度前所未有。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五年預計超過136萬億元,比“十三五”時期增加26萬億元,增長24%。同時,結構不斷優化,更多“真金白銀”投向了發展大事和民生實事。
財政宏觀調控更加積極有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十四五”時期,財政政策進一步增強與經濟情景的適配性,從積極到更加積極,戰略上更加主動、戰術上更加精準,成為支撐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強化逆周期調節,熨平短期波動。比如,去年二、三季度,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財政部門落實黨中央部署,9月底迅速出臺一攬子增量政策,有力推動經濟企穩回升。另一方面,協調推進跨周期調節,增強中長期發展動能。支持擴大內需,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暢通經濟循環。過去4年,我國經濟實現了平均5.5%的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國家財政的民生導向更加鮮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藍佛安表示,國家財政賬本里,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終是民生。“十四五”時期,全國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教育支出20.5萬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9.6萬億元,衛生健康支出10.6萬億元,住房保障支出4萬億元,加上其他領域支出,財政民生投入近100萬億元。今年,國家財政安排1000億元發放育兒補貼、200億元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可以說,不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民生保障。
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有力有效,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在地方政府債務方面,常態化加強監管,形成法定債務“閉環”管理制度體系,對于隱性債務,有序化解存量、堅決遏制增量,風險逐步收斂。在基層財政運行方面,中央財政五年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近50萬億元,最大力度下沉財力,兜牢兜實“三保”底線,地方財政總體運行平穩。同時,協同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
財稅改革管理縱深推進,更好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方面,主要是三個“聚焦”。一是聚焦優化配置和提升效益,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加強資金資源資產統籌,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做到“小錢小氣、大錢大方”。二是聚焦效率和公平,優化稅制結構,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強化稅收調節,不斷健全同經濟社會結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三是聚焦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持續優化政府間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進一步厘清“事誰干、錢誰出”。管理方面,突出系統化、精細化、標準化、法治化。從預算編制源頭開始,發揮支出標準、信息技術等支撐作用,將財政管理貫通資金使用全鏈條,橫向覆蓋到各部門各單位,縱向延伸到市縣基層。
國際財經合作深化拓展,更好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國際財經合作是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部負責26個多邊、雙邊財經對話機制,同時還是18個國際組織的窗口部門。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對話與協調,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支持亞投行、新開行等穩健運營。同時,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將關稅總水平進一步降至7.3%。通過深化國際財經領域務實合作,合作共贏的“朋友圈”更大更穩固,也讓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更響、分量更重,贏得國際社會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的普遍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