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5-08-25 11:03:08
原標題:青島:歷史城區化身舞臺 街巷煙火間慢品藝術盛宴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歷史城區化身舞臺 街巷煙火間慢品藝術盛宴
來源:青島日報
江寧會館的磚墻映照著舞臺流光,京胡悠揚與啤酒芬芳在夏夜中流淌,市民游客舉著啤酒杯駐足欣賞……如今,青島歷史城區正在見證一次古與今的碰撞、建筑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自7月22日起,“2025高雅藝術進歷史城區藝術季”活動便在歷史城區拉開帷幕,60余場高雅藝術演出輪番上演,為歷史城區注入了新的活力與魅力。這場為期三個月的文化盛事由青島市委宣傳部主辦、青島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在歷史城區更新與高雅藝術轉型的碰撞中,書寫著藝術賦能城市的生動篇章。
從沉浸式劇場,到管弦樂回響;從京劇快閃,到爆笑相聲,本次藝術季“藝術+節慶+文旅”的創新實踐,讓歷史城區不僅成為文化體驗的“活態博物館”,更成為城市經濟轉型的“動力引擎”。
轉角相遇:
無界藝術喚醒城市感知
漫步在易州路、四方路的百年街巷,轉角遇到的懷舊金曲演唱會帶你穿越時光;“闖進”三興里的老院落里,演員正在演繹話劇《雷雨》的悲歡離合;駐足青島啤酒1903主題餐廳,融入啤酒元素的京劇《貴妃醉酒》正展現傳統與現代的奇妙碰撞。
這是“2025高雅藝術進歷史城區藝術季”帶給市民游客的獨特體驗。而轉角就能邂逅高雅藝術的驚喜,源于這場藝術盛宴“無邊界劇場”的理念——打破傳統演出場所的空間束縛,將高品質、高頻次的演出呈獻給大眾,讓藝術真正滲透進城市肌理。
歷史城區的街巷化身天然舞臺,里院建筑承載起新的文化使命。今年藝術季的演出類型豐富多樣,涵蓋管弦樂、民族音樂、京劇、現代歌舞、傳統曲藝等。演出內容兼顧經典與創新,既有民族音樂會《象王行》、舞蹈《扇趣》等展現東方美學的作品,也有匯聚世界舞蹈元素的《五洲風情》,更有融入青島話的群口相聲《我是青島人》等特色節目,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碰撞出火花,不同年齡層的市民游客都能在歷史城區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享受。
演出陣容同樣專業,青島演藝集團旗下的青島市京劇院、歌舞劇院、話劇院等專業院團悉數參與,還有大型直播歌手競演秀《云上歌王LIVE SHOW》的獲獎歌手集中亮相,保證了表演的專業水準。“沒想到能在老城區免費看到質量這么高的演出,真是驚喜。”坐在觀眾席第一排觀看京劇《西廂記》的劉女士一邊感嘆,一邊將演出視頻發到了微信朋友圈。
“高雅藝術天然具有‘情緒療愈’功效,觀看演出既能滿足游客的情緒需要,又具有很強的社交展示和‘文化參與者’人設塑造功能。”青島大學商學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國家旅游品牌創建輔導資深專家師守祥認為,這使得高雅藝術進歷史城區具有非常強的現實需要。
此外,藝術季設置了包括市北區李村路、易州路、廣興里,市南區三興里、江寧會館等多個點位,這種“去中心化”的空間設置讓更多市民游客得以近距離感受藝術的魅力。而且,相較往年,本次藝術季的演出頻次顯著提升,平均每天安排兩場演出,高峰期更是達到每天4場,密集的演出安排進一步增強了藝術的可親近性。
“這是一次藝術與老城的深度對話。”正如青島演藝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樂群所說,當每個市民游客都能在城市的轉角遇見藝術,這座城市便擁有了最動人的文化底色。
空間重構:
從建筑肌理到文化生態
從“建筑可閱讀”到“街區可漫步”,藝術不僅是歷史的注腳,更是激活城市空間的催化劑。當高雅藝術與啤酒節這一城市超級IP深度疊加,歷史城區的文旅價值被重新定義。
時隔30余年,青島國際啤酒節重回老城會場,本屆啤酒節老城會場共吸引海內外游客1472.89萬人次、消費啤酒39萬余升,不僅創下了2.6億元的直接消費額,更撬動全域消費達75.8億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節會經濟答卷。
數據背后,是“藝術+消費”場景的創新重構:海泊路精釀啤酒節現場,打擊樂巡游與啤酒品鑒同步進行,游客手持精釀杯跟隨鼓點漫步,構成一道亮麗風景;青島啤酒1903門店內,傳統京劇《貴妃醉酒》巧融新意于唱詞,“瓊漿”與“啤酒”的巧妙轉換讓京劇與啤酒完美融合,為觀眾帶來視聽與味覺的雙重盛宴。
這種融合創新更體現在空間形態的活化利用上。傳統的高雅藝術表演主要發生在專業劇院、音樂廳等文化設施中,而啤酒節活動則多集中于節慶場所和商業區域。此次藝術季活動則打破了這一常規,通過“專業級演出融入市井街巷”的策略,將歷史城區的日常空間轉化為藝術展演場所、文旅消費場景。
這種空間功能重置使得里院、廣場、街巷等傳統城市空間被賦予新的文化功能,實現了從生活空間向審美空間的臨時性轉換。例如,話劇《雷雨》被完整地“搬”進太興里的露天場地,觀眾在百年里院的環繞中觀看演出,獲得了不同于正規劇院的觀賞體驗。這種空間功能的重置不僅提高了藝術的可及性,也改變了人們對里院空間的文化認知。
歷史城區獨特的建筑結構和風格也為演出劇院注入了靈感源泉。“我們對在里院演出感受頗深,仿佛不是在這里演出,而是原本就住在這個院子里,在這里生活。”青島市話劇院院長傅維坦言,這種身臨其境的演出體驗讓演員與觀眾之間建立起一種默契與共鳴。此外,開放的演出環境、與觀眾距離較近也考驗著演員的心理穩定性和對演出細節的精準把控。這對演員而言,無疑是寶貴的鍛煉機會。
與此同時,藝術季活動與啤酒節這一城市超級IP的深度疊加,無疑為歷史城區打造了鮮明的文化品牌形象。這種品牌效應不僅體現在活動期間的客流量增長和媒體關注度的提升,更表現為歷史城區文化身份的重新確立和空間價值的持續增值。
隨著“2025高雅藝術進歷史城區藝術季”這類文化活動的成功舉辦,歷史城區有望吸引更多富有創意和體驗性的商業業態入駐,從而形成文化與商業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文化共鳴:
從一時熱鬧到長久生長
藝術是城市的靈魂。當鎏金的樂符淌過百年里院的紅磚,當生旦凈末的唱腔漫過歷史街區的煙火人間,一座城市的文化影響力,正在這樣的共鳴里悄然生長。
作為青島最亮眼的“城市名片”,青島國際啤酒節早已超越節慶本身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但隨著消費需求迭代升級,單一化的狂歡模式漸顯乏力——如何讓啤酒泡沫里飄出文化香氣?“2025高雅藝術進歷史城區藝術季”給出了部分答案。
當《西廂記》的唱腔與啤酒泡沫共升騰,當歌手唱起《和光同塵》引得路人駐足跟唱,啤酒節徹底打破了“啤酒節即狂歡節”的刻板印象,從觥籌交錯的飲食消費,蛻變為可感可觸的文化體驗。
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消費場景的“破界”創新。“啤酒交易所”里,實時滾動的“酒價行情”讓飲酒成了趣味金融游戲;啤酒加“油”站則將加油站的視覺符號搬進街區,握著啤酒杯“加油”的打卡照刷爆社交圈……這些巧思讓歷史城區不再是單純的飲酒場所,而是融合了藝術展演、社交互動、文化體驗的復合型空間。“我以前來啤酒節就是喝酒聊天,今年和朋友在‘啤酒交易所’玩了把‘啤酒期貨’,還看了場青島特色的相聲演出。大家覺得啤酒節變‘潮’了。”市民趙先生告訴記者。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來,沉浸式文旅體驗作為一種重要的文旅新業態受到廣泛關注。作為文旅消費的主力,年輕群體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打卡游覽,而是追求“情緒價值”和沉浸式體驗帶來的感官愉悅。在這種趨勢下,藝術季深諳此道,將舞臺搬進街巷里院:行進式打擊樂讓游客不自覺加入隊列,里院天井里的即興喜劇邀請觀眾客串角色。在這里,觀眾不再是旁觀者,或是接過喜劇演員遞來的“梗”,或是跟著鼓點踏起腳步,每個人都成為藝術場景的共創者。這種“體驗式”的文化消費模式也為城市文旅融合注入了新動能。
這場“藝術之約”只是序章。藝術與歷史城區的邂逅不應止步于短暫的打卡熱潮,而要成為滋養城市文化的持久動力。師守祥認為,高雅藝術進入歷史城區是一個好的開始,后續順勢引導,逐步培養市民游客的藝術消費習慣,探索新的“文商旅”融合發展模式,將青島歷史城區由“藝術演出街區”打造為“藝術消費街區”,在全國具有重大意義。
未來,隨著藝術與歷史城區融合創新的持續深化,我們有理由期待,這座城市在歷史與未來的對話中,將譜寫出更加動人的文化樂章。(記者 劉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