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5-09-11 08:46:09
原標題:青島海洋文旅“藍色動能”奔涌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海洋文旅“藍色動能”奔涌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曉婷
9月初,乘“好客山東·半島1號”前往齋堂島,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隨著船尾犁開的浪花悄然開啟。遙望瑯琊臺,往昔東海大港的繁華盛景,仿佛應著海水拍打船舷的節奏傳來歷史的回聲——這里不僅是令人神往的千年名勝,更是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港口之首的瑯琊古港所在地。曾經,無數商船從這里揚帆起航,載著中華文明遠播四海;如今,海島游未來可期,成為青島海洋文旅版圖中極具潛力的一筆。
當歷史的浪花與當下的潮涌相遇,深沉而悠遠的海洋文明,始終激蕩著青島文旅發展的澎湃活力。青島海洋文旅的“藍色動能”之所以奔涌不息,其核心動力正源于青島對海洋歷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隨著青島持續推動海洋元素融入城市旅游、休閑、娛樂展演,文化創意等領域,一批兼具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海洋文旅場景加快涌現,海洋文旅產業不斷書寫“詩與遠方”的新精彩。
活化海洋文化遺產與精神
連日來,隨著伏季休漁期正式結束,瑯琊港的百舸爭流拉開了秋季“海鮮盛宴”的序幕。肥美的海鮮重回餐桌,市民游客不僅可以大快朵頤,還可以登臨瑯琊臺,在千年名勝之間感受“始皇東巡、徐福東渡”的浩蕩歷史,體驗一場味蕾與精神的雙重盛宴。自然景觀與人文底蘊的交相輝映,讓這里愈發成為人們心中向往的海洋文旅目的地。
膠州灣北岸,另一處海絲遺珠也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同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昔日海絲貿易北方樞紐板橋鎮的所在地,如今已是上合示范區核心區。備受關注的“絲路千古情”大型演藝項目將呈現山海為卷、絲路作歌的盛景,計劃2026年暑期整體竣工交付。項目建成后,不僅將為青島帶來海洋文化的全新體驗場景,更將搭建起促進上合組織國家間商旅人文交流的新平臺。
從古老港口的文明對話,到現代示范區的國際視野,青島海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始終步履不停。這座城市并未止步于對往昔輝煌的追憶,而是致力于讓海洋文明基因在當代生活中煥發新生。
面朝大海,文脈悠長。小魚山名人故居群靜立海濱,聞一多、沈從文等文化巨匠曾在此寓居創作。他們臨窗觀海、憑欄聽濤,將動人的山海化作筆下的細膩篇章,鑄就了青島獨特的海洋人文氣質。如今,這些老建筑變身為開放的文化空間,游客可以在這里品味海洋與文學交融的浪漫情懷,感受這座城市被海浪浸潤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擦亮“博物館之城”城市名片,海洋文化主題博物館和涉海洋文化博物館是青島博物館中數量最多的類型,青島將持續促進海洋文化主題展館與其他類型文化場館交流互通與合作,推動海洋文化進一步傳播推廣。
節慶為媒,非遺煥新。推動傳統文化融入生活,田橫祭海節、瑯琊祭海節、天后宮新正民俗文化廟會、城陽東夷漁祖郎君廟會等海洋民俗節慶,徐福傳說、嶗山民間故事、胡嶧陽傳說等涉海民間故事傳說,貝雕、螺鈿、石雕、木刻等工藝品和金鉤海米、王哥莊海蜇、石花菜涼粉等傳統海洋美食產品,共同串聯起青島海洋文化的鮮活脈絡。通過將散落的海洋文化碎片精心串聯成線、編織成面,它們成為吸引游客的文化磁石,融入城市文化品質提升的脈絡,既讓歷史的回響清晰可聞,更讓當代的海洋故事充滿活力,持續為城市文旅發展注入深厚底蘊與創新動能。
“對于青島海洋文旅發展而言,活化海洋文化遺產與精神至關重要。”在青島市社會科學院文化與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呂紹勛看來,關鍵在于找到連通陸地和海上的文化脈絡,優先開發與陸地具有相同歷史文化背景的海上旅游資源,以歷史遺存、特色建筑、風俗節慶等為支點,將游客從陸地吸引到海上,推進海陸聯動發展。
跨越7000年時光長河,自即墨北阡遺址燃起的古老漁火,儼然已經成為這片土地上人們心中不滅的星火。依托文化“兩創”的力量,青島海洋文明的火種生生不息,為海洋文旅的創新發展照亮前路。
驅動產業升級與消費增長
在“海上山東”的風景線上,青島因海而生、向海而興,城中有海、海邊即城,擁有發展海洋文旅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剛剛過去的暑期,圍繞上合組織成員國藝術節、青年歌會、青島國際啤酒節、大型演唱會、青島時尚體育節等重點活動,結合“一月一主題”文旅促消費活動開展,青島文旅熱度居高不下,青島躋身在線旅游平臺多個細分場景的“十大熱門目的地”榜單。而圍繞海洋文旅的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成為驅動產業發展的“藍色動能”。
9月10日,伴隨著引擎轟鳴與海浪激蕩,2025年中國摩托艇公開賽(青島站)在青島浮山灣海域落下帷幕,來自全國各省市的19支賽隊,近百名國內頂尖摩托艇選手在青逐浪,吸引眾多市民游客觀賽。與此同時,“好客山東·半島1號”日前在青島、威海、日照三地同步啟航。作為山東海洋旅游領域的全新探索,青島推出的“好客山東·半島1號”航線串聯靈山島、齋堂島、瑯琊臺風景區,以“海上+陸上”“島上+島下”的多層次體驗,將海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融為一體。海島游的破題起勢,離不開“海上看青島”海上旅游體系的日臻完善與有力支撐。截至9月9日,青島海洋旅游聯合運營體2025年度游客接待量突破350萬人次,同比增長70.95%。全國首創的“國企牽頭+民企參與”的青島海洋旅游聯合運營體,以碼頭、航線、售票、結算、運營5個維度的“五統一”管理方式為核心,以“海洋+”文旅模式升級海洋旅游新體驗,推動海上旅游產業不斷提質升級。
加快海洋文旅業態創新融合,郵輪經濟是青島海洋文旅的重要增長極。8月30日下午,具有青島基因的“藍夢之歌”號郵輪搭載從青島出發的游客順利抵達廈門,完成了藍夢郵輪青島樂活暑期郵輪季的收官之旅,青島今年暑期郵輪航季圓滿結束。7月30日至8月27日,“藍夢之歌”號共服務1萬多名旅客從青島出境觀光度假,省外游客占比60%以上,成為“引客入魯”“引客入青”新渠道。“作為北方郵輪市場的重要樞紐,青島的區位優勢與消費潛力令人矚目。”上海藍夢國際郵輪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劉連斌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與青島的戰略合作,優化航線產品,為中國和青島郵輪產業及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接下來,除8月至11月期間8次到訪青島的“招商伊敦”號郵輪,9月10日起“藝術之船——愛達·地中海”號將接力來青運營3個航次,多樣化的郵輪產品為游客度假出行帶來更多選擇。
在青島的海洋文旅體驗,“看海”之外更有“讀海”的深度。錨定打造“海洋研學旅游首選目的地”,青島引導海洋科研院所、院校等優質資源向研學業態集聚,截至目前,全市從事研學旅游的市場主體已超過1000家。此外,統籌全市資源推出“奇趣海洋”五大研學產品體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6家單位入選文旅部研學旅游品質提升試點基地。2025年全國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費季在青島舉辦期間,青島布設研學旅游展,發布研學旅游手繪地圖,啟動研學旅游集章打卡活動,持續掀起研學旅游熱潮。
推動海洋文旅高質量發展,青島還積極推動區域海洋文旅的聯動。由青島發起,聯合煙臺、濰坊、威海、日照共同打造的膠東海洋童玩季,是膠東經濟圈文旅一體化的核心項目。自2020年創立以來,膠東五市共同打造了“藍色童年”“海邊的童年”等多個經典IP,推出了海洋研學等50余條特色線路,吸引了超2億游客暢游膠東。2025年膠東海洋童玩季的主題為“暢游齊魯 QING涼一夏”,適逢全國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費季主場活動在青島舉辦,童玩季這一區域品牌登上國家級平臺。
一系列創新舉措,成為青島深度挖掘海洋文旅資源、全力打造濱海旅游消費熱點城市的生動實踐。借由這些“蔚藍新生”,散布于青島海岸線上的厚重海洋歷史文化,早已不是孤立的“歷史切片”,而是驅動產業升級、拉動消費增長的持久力量,助力青島加快邁向更加開放的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