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5-09-05 14:16:09
原標題:“沒想到莊稼還可以這樣種!”——菏澤聯通數字技術繪就智慧農業新圖景
來源:感知山東
原標題:“沒想到莊稼還可以這樣種!”——菏澤聯通數字技術繪就智慧農業新圖景
來源:感知山東
在菏澤的田間地頭,農戶們輕點手機屏幕,大棚自動調溫、灌溉系統精準啟停;千里之外的消費者通過直播見證蘆筍從采摘到發貨的全過程。“沒想到莊稼還可以這樣種!”農戶們的一句話道出了數字技術給這片傳統土地帶來的深刻變革。
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
數據要素重構生產范式。在菏澤定陶區、鄆城縣萬畝高標準農田里,氣象站、土壤墑情監測站、作物長勢記錄儀、智能蟲情采集站等物聯網設備構筑起“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24小時采集氣壓、濕度、作物長勢、病蟲害等海量數據,通過高速網絡實時上傳至云端。農戶只需動動手指就能通過“慧種田APP”實時查看農田的各項數據、獲取科學種植方案。這是菏澤聯通打造的智慧農業平臺,此刻已化身“農田大腦”,精準把脈農業數字化需求,通過移動化、智能化的農事管理,有效提升了農業的生產效率與抗風險能力,真正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
從“經驗種植”到“標準生產”
數字技術重塑產業流程。在東明縣的西瓜大棚內,西瓜種植搭上了“5G+AI+SaaS”的科技快車。菏澤聯通聯合曉雨科技公司打造的“智慧西瓜大棚”搭載AI算法,通過5G網絡毫秒級的數據傳輸,能夠動態調控溫光水肥,確保西瓜生長環境始終處于最優狀態。同時,平臺的全產業鏈溯源系統為每顆西瓜生成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證”,從種子到餐桌的全程種植數據加密上鏈,消費者掃碼可溯源,這種透明化的生產方式極大地增強了消費信任。采用該系統種植的西瓜,糖分積累更均勻,果實畸形率降低超20%,真正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精細化種植。“科技種瓜不僅省力,更提升了西瓜品質。”種植戶高興地表示。
從“提籃小賣”到“全球速賣”
“新基建”打通產銷高速路。在“中國蘆筍之鄉”菏澤曹縣,田間采收蘆筍的現場畫面通過高清直播直連全國餐桌,依托5G千兆網絡,保障了電商訂單的實時處理、庫存高效管理和供應鏈智能協同。大數據分析和智能物流管理系統幫助農戶精準預測市場需求,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運營效率。這種“早晨離土,次日上桌”的流通模式,讓電商訂單激增。種植戶蘇艷云感嘆:“5畝蘆筍收入近7.5萬元,系統自動處理訂單又快又準!”目前,曹縣蘆筍種植面積占全國的60%,年產優質蘆筍12萬噸,種植規模、產品質量、加工能力、科技含量等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規模以上以蘆筍加工為主的果蔬加工企業有10余家,年蘆筍加工能力達15萬噸,整個產業帶動了10萬人就業。
從“辛苦勞作”到“智慧管家”
數字應用提升民生福祉。定陶區馬集鎮的種植戶柴永雷的手機收到大風降溫預警的消息,他輕點屏幕就遠程開啟了增溫燈,有效避免了損失。菏澤聯通打造的“數字大棚”系統正在成為農戶的“貼心管家”。該系統實現了對300余座大棚的溫濕度、肥力、光照的遠程監控和智能調節,棚內外視頻監控與數字大屏讓管理“一目了然”,災害預警、措施研判、減災智能防控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生產的安全系數與效率。七旬菜農王廣雷深有感觸:“有了數字大棚,現在接送孫子再不用惦記棚里了!”
數字化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輕松、高效,也讓農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中國聯通在菏澤的智慧農業實踐,是央企踐行責任擔當、以科技創新服務國家戰略的一個生動縮影,通過這些創新實踐,構建起全域數字農業生態,不僅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更探索出了一條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未來,中國聯通將持續深化5G、物聯網等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能。
通訊員 蒲小影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