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8日訊 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同期舉辦東亞海洋博覽會,一批代表海洋科技前沿水平的新裝備、新成果集中亮相。展會吸引450余家企業機構參展,明星產品云集。在海洋發展成果展區,“擎海”系列裝備產品成為焦點。其中,二氧化碳捕集與注氣壓縮機橇項目,是國內首個海上油田CCS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應用項目,實現了我國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裝備技術的全鏈條升級。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特種設備分公司副總經理蘇健告訴記者:“在未來十年,回收二氧化碳將超過100萬噸,相當于植樹超過1200萬棵。 ”
這款運動補償轉運作業虛擬仿真系統是首次亮相的新成果,它能通過精確的傳感器和先進的控制算法,保障在復雜海況下船舶的作業安全,提高作業效率。
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博士鄭中強說:“船在這樣一個波浪作用下,它的最大角度能到二三十度,垂蕩能到一兩米,有了這樣一個設備,基本上我們可以把這個補償范圍縮減90%,這樣的話就只有很小的一個波動,很小的一個垂蕩。”
本次展會,還展出了一大批應用于海洋領域的智能機器人,代表了海洋產業向新質生產力邁進的蓬勃態勢。
山東海洋工程裝備研究所研發部部長李云峰告訴記者:“大型海工模塊及船模在建造過程中,需要對鋼結構表面進行噴砂作業處理,以增加油漆的附著度,我們這款機器人主要是替代人工來完成噴砂作業。它的效率最高能達到80平米每小時,能替代大約5個噴砂工人。”
山東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楊吉旭告訴記者:“我們這個仿鱘魚管道監測機器人是以鱘魚為原型來制造的仿生機器人,目前可以識別管道有沒有什么破損、泄露之類的問題,它的運動方式非常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