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5-09-08 21:16:09
原標題:產經相對論|第58期:煙臺海洋經濟:生態與海洋經濟的雙贏博弈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產經相對論|第58期:煙臺海洋經濟:生態與海洋經濟的雙贏博弈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煙臺市融媒體中心評論員 姜春康
煙臺市融媒體中心
原創評論專欄
產經相對論,熱點來評論。
本期是【產經相對論】第58期。
美麗煙臺。YMG全媒體記者 唐克 攝
據煙臺市融媒體中心報道,在中國綿長的海岸線上,煙臺以得天獨厚的海洋稟賦占據重要一席。1071公里海岸線蜿蜒舒展,占全省20%以上的海域面積、30%以上的沿海區市、40%以上的海島面積,不僅孕育了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更成為支撐環渤海經濟圈繁榮的藍色基石。
讓海洋生態文明理念浸潤人心,讓海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海洋藍”與“生態綠”正在煙臺交織出新的美麗圖景。
可以說,在經濟發展的棋局中,煙臺正以海洋為棋盤,生態為棋子,下出一盤獨具特色的大棋。其海洋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行的模式,與經濟學中的可持續發展理論高度契合,為城市的長遠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可持續發展理論,強調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追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統一。煙臺在海洋領域的實踐,正是這一理論的生動注腳。
從頂層設計來看,煙臺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全局,以一系列政策法規構建起陸海統籌的綜合協調機制。這如同為海洋經濟發展繪制了一張精確的導航圖,確保在追求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偏離生態保護的方向。
《煙臺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頒布、各類規劃方案的出臺,以及“大環保”格局和網格化管理制度的建立,都是為了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平衡發展,保障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體現了可持續發展中的持續性原則 ,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讓海洋生態系統保持生產力。
在精準發力破題方面,煙臺創新提出“分類分級管理”思路整治入海排污口。這一舉措既解決了復雜多樣的排污難題,又保障了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使得海洋生態環境得以改善,為海洋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優質的生態基礎。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吸引更多漁業資源、促進旅游業發展,進而推動海洋經濟增長,實現了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的轉化,符合可持續發展中經濟與環境協調共進的理念。
生態修復發力同樣是煙臺的關鍵一招。長島的“固藻集魚”生態養殖模式、“藍色海灣”整治修復工程等,不僅喚醒了海上“藍色生機”,也為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海底森林的重現,為魚類和無脊椎動物提供家園,促進漁業發展;生態旅游的興起,讓海島漁村吃上了“生態飯”。這是典型的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保護海洋生態的同時,滿足當代人的經濟需求,也為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遵循了公平性原則,保證代內和代際之間公平地分配海洋資源。
煙臺的實踐證明,海洋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互促進、協同發展。通過科學的頂層設計、精準的治理措施和有力的生態修復,煙臺在海洋經濟發展中找到了生態與經濟的平衡點,實現了可持續發展,走出了一條經濟繁榮、生態美好的發展之路,讓海洋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